《涨声背后》第二篇
(2010-11-11 18:01:16)
标签:
王月琴
丹阳
涨声背后
中档饭店
自带酒水
杂谈
|
|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青菜涨了可以吃白菜,猪肉涨了可以买鱼虾,但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菜价的上涨,让商家们直接成了活靶子,躲也躲不过。来听记者庞丹阳采写的报道:《涨声背后》第二篇
(出口播)1111-涨价-庞丹阳
中午11点,记者来到文汇路上一家开了十多年的中档饭店,本该是热闹的大厅清淡了许多。女老板王月琴百无聊赖地玩着电脑,最近生意不好做,做了又亏本,还不如不做:
“像我们有一批顾客就不来了,低标准的我就不做了,做了我要亏本呢,情愿少做生意。人家大店还有寿宴、婚宴撑一撑,像我们这里只做包厢,商务包厢人家单位都自带酒水,所谓的菜也是利润低得不得了。”
开饭店忌讳频繁涨价,给顾客留下的印象不好,所以能不涨价的就硬撑着不涨。王月琴本来希望现有的菜品价格能扛过这个冬天,可食品物资频繁的涨价,让这个精明的当家人熬不住了:
(压混)“所有的菜都是我一个人买回来的,我记得最贵的时候青菜卖过五块六块的,平时像这个时候韭菜最高两块五,现在四块五块,豆制品百叶又涨了五角钱一斤,价格不断的涨,羊肉从十五跳到十七……”
在这条路上,同样档次的饭店有三家,王月琴凭着多年的口碑和热情做了十几年生意,悄悄给菜品涨了价,让老顾客多了些埋怨,王月琴有时一天要解释几十遍:
“像我们都是老客人,他能跟你说很多牢骚话出来,当然有的客人知道物价涨了东西贵了,但是还有一批客人不同意的。”
让王月琴头疼的不只是菜价,还有浮躁不安的人心:
“因为家家服务员都少啊,少了工资就要往上抬啊。我厨房里从来没烦过神,烦神的是前台,不得办法,我们这个月(工资)不是从1300跳到1500嘛!无形当中加大了成本。”(口播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