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台记者走进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
(2010-10-25 16:55:01)
标签:
董达人抗美援朝激情燃烧的岁月上甘岭战役朝鲜战场杂谈 |
60年前的今天(10.25),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辽宁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展开“抗美援朝”战争。60年后的今天,尽管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华夏大地依然处处传颂着志愿军的感人事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卜广明、庞丹阳走访了抗美援朝老兵董达人,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出口播)
1025-董达人-庞丹阳
(压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董达人在绥远三支队政训四队当指导员,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抗美援朝即将打响:
“50年下半年就开始动员了,报名抗美援朝,大家都报名,没有一个不报名的,都争着朝前去。结果一报名,上面说不要这么多人,那就让上面选吧,结果上面一选没有,第二个命令来了,全军抗美援朝!”
最终,19岁的董达人加入了139师47军,同年10月便出发前往朝鲜战场。作为野战工兵团的一位参谋,董达人所带的部队主要负责筑城、渡河、交通等工作。秋冬季节的朝鲜天寒地冻,战士们的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桥炸断了我们要修桥,没修桥之前,我们要摆渡,让大部队度过去,那时候冷啊,这么办呢,上面怎么办呢,就给我们喝酒,东北那的酒60度啊,战士下雪之前,先把酒洒身上,然后再喝几口下去,轮番的干啊!”
志愿军的特色菜是冰冻疙瘩土豆。而作为工兵部队,更要保证前线部队的供给,没有饭吃是常事。董老回忆,他们经常在侦察机日夜不停轰炸的情况下,在缺少设备和弹药的情况下,为前线战士铺设战场。上甘岭战役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一共打了43天,他身边的战友一一牺牲。
“我开始拿的是日本造的99枪,后来又换了一个美国的303,沉得很,重的很,我们去的时候一个班里的枪都不一样!要炸药没炸药啊,也没什么机器,我们都是人工,拿锤子打的,一天的进度也就一米多两米。”
60年过去了,作为一名从战争中走出的老兵,董老对生活有着更多的领悟与珍重。现在,79岁的董老在闲暇时间里,时常会拿出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些书籍、老照片、老歌谱回味。他说,这些谱子上的歌曲,从朝鲜战场一直唱到了家中,从青年一直唱到了老年,60年都未曾间断。(口播止)
前一篇:结婚"旺季",婚姻登记处人满为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