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视点:《薪火相传》
(2010-07-16 14:18:57)
“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今天上午,扬州评话全市首家少儿培训基地在王少堂的故乡江都宜陵镇正式开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基地,它如何产生,又将如何运作,它未来就将如何发展呢?今天的《985视点》请听记者祁元元采写的报道:《薪火相传》。
(出录音):0715-评话1-祁元元
“(老师)武二英雄胆气强,(学生)武二英雄胆气强,恩,对了,好了多了,学学就好了,毕竟不熟悉。”
开班仪式结束后,一心学习评话的孙黄鑫小朋友没有像其它小朋友那样立刻离开会场,而是专门找到了王少堂的嫡传弟子任德坤老师虚心讨教起来。她告诉记者,刚刚自己观看了几位评话艺术家的表演,真是非常的生动传神,她也非常渴望有朝一日自己站在舞台上表演:
“很精彩、很生动,而且声音模仿的非常像,我蛮喜欢的,也很想学,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敢于表达自己。”
江都宜陵小学校长潘湘云介绍说,和孙黄鑫一样,这个少儿班的26名小学院是在全校500多名学生精心遴选出来的。今后,这些孩子们将在每周三、周六下午的两点到4点半接受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扬州评话艺术家杨明坤老师、王少堂的嫡传弟子任德坤老师的亲自教导。现在他们正在编排扬州评话的校本课程,新学期一开始,他们将在全校普及扬州评话,每个班都要学习扬州评话:
“我们学校的打算是什么呢?普及和提高。每个班上主要是普及,这个班是提高班,普及班上好的朝提高班上选,提高班上不行的也淘汰到普及班。”
据介绍,首个扬州评话少儿培训班全部免费教学,实行优胜劣汰制,在普及扬州评话的基础上精选扬州曲艺表演的好苗子,并将组建成表演团体,定期开展活动。(止)
说到扬州的传统文化,如今大部分都面临着后继无人以及受众群断层的艰难局面,扬州评话亦是如此。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局面下,一所小县城的小学为何却在花大力气积极推广普及扬州的传统文化扬州评话呢?他们此举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和初衷呢?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出录音):0715-评话2-祁元元
江都宜陵镇党委副书记杨澜介绍说,作为扬州评话大师王少堂的家乡,如何打好这个品牌,有许许多多需要做的事情,譬如复建王少堂老先生的故居、新建少堂书场、组织扬州评话艺术节等等:
“在宜陵小学全部普及扬州评话,效果好的话,我们会在幼儿园开幼儿班,我们还准备面向成人开成人班、面向老年人开老年班,真正能让评话之乡的美名第一步在扬州打响。”
宜陵镇政府表示,充分发掘和传承当地扬州评话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为了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用这样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有形的推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动力。
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寻求发展合作,传承扬州评话,扬州曲艺团团长姜庆岭自然非常高兴,她表示如果这个少儿基地运作成功,她将在全市各个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推广扬州评话的普及教育:
“我想扬州评话是寓教于乐,他有启发人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给人带去笑声。”
下周起,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扬州评话艺术家杨明坤老师将专门从扬州赶赴江都宜陵镇为孩子们授课:
“从扬州评话最基础的东西教起,为了提高孩子兴趣,当然教最传统的扬州评话《武松》,还有诗词歌赋,让他们练练口,首先强调个正字正音,孩子的吐字发音气息。”
杨明坤表示,这26个孩子也许会有人走上曲艺的道路,也许一个都没有,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关键是扬州评话长远发展拥有更有力的后劲:
“不仅是扬州评话表演艺术人才的传承,还有听众的培养,小时候不喜欢扬州评话,长大以后也不会喜欢扬州评话,只有从小了解了,产生兴趣了,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书迷,一个书迷就会带出几个书迷。这对扬州评话整个的发展肯定是大有帮助的。”(止)
作为扬州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传统文化培训基地能够越来越多,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