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好人:《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心愿》
(2010-07-16 14:17:21)
在维扬区城北乡大王庙景区北面的槐泗河南岸,一个综合性的农民公园正在兴建之中。建成后,当地村民可以在这里免费任意游玩,还能带动200户村民就业。公园的主人名叫王林,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今天的《扬州好人》栏目请听记者胡进采写的报道:《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心愿》
(口播)0715-好人1-胡进
两年前,王林突发奇想,将荒废近十年的100亩河塘草地利用起来,创办“忠恕亲水园”,开发集旅游、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世外桃源”,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农民悠闲的在园内从事着各种娱乐活动。他们说,这里不仅是城里人的后花园,更是村民家门口的公园。
(出录音):“(甲)以前我们要出去玩,到瘦西湖,跑远了,现在就在就在家门口,什么健身、唱歌、看电影,都有,活的感觉不同了。(乙):以前这个地方全是荒滩,现在改变了环境面貌,我们经常来走走,感觉不一样了。”(止)
王林说,这里的农民以市场价格向他提供蔬菜和家禽,一些服务性的岗位也接受农民的应聘。建这座公园的目的,一是改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
(出录音):“就是想在自己的家乡,尽自己的力量,搞一个实体,带动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丰富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了才是真正的富起来。”(止)
认识王林的人都说,他不像个商人,一点不抠钱,看见村里谁家有困难都会伸手相帮。8年前,村民李老太的儿子因不幸丧妻,患了精神病,年幼的孙女便与她相依为命,生活困难。听说这件事以后,王林每次回到村里都去看望她们,时不时地掏出200、500的钱塞给她们。有一次老人将积攒了很长时间的草鸡蛋送给他,王林接过这个沉甸甸的心意后,又悄悄将钱塞给了老人。李老太说:
(出录音):“现在拿低保过日子,糊口,大儿子把点口粮给我们,就这么糊着过,王林跟我们前后庄子住的近,待我不错,过年都给我钱用,年年过年买东西给我,我自己还不过意,我说,我儿子对我又如何呢?他真的蛮好的。”(止)
在看望困难乡亲的同时,王林发现有些村民缺的不是钱,而是精神生活,靠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当听说村里要建个约40平方米左右的图书馆时,他立即送上了6000元,帮助图书馆早日建成。如今,每当看到村民在这里看书时,他脸上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淮南村负责人说:
(出录音)“万林对这个特别关心,自己不仅送来了1200册的新书,同时带来了私人的建筑队,帮我们建了这个农家书屋,前后花了有1万块钱,我想他能把自己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想法结合在一起,值得我们学习。”(口播止)
王林不仅是个带领群众致富的人,更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在城北乡,有一个群体都非常感谢王林。继续来听记者的报道:
0715-好人1-胡进
在城北乡敬老院,有一位姓祝的盲人老同志,每到元旦这一天,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王林什么时候来?”。他虽不知道王老板长什么样,但摸着身上他送来的羽绒服,就觉得王老板就像自己的亲人,离自己那么近。
(出录音)“他来就包饺子,送东西给我们,还有小小不言的东西,帽子,手套,等等,我们非常感谢他。”(止)
6年来,王林一直用他的方式关爱敬老院的这群老人。从6年前开始,每年元旦,他都会扛上一头猪肉,带上米、油、苹果、橘子、羽绒服,领着妻子、孩子和两个侄子一起去敬老院,和老人们吃“团圆饭”。全家人与敬老院职工一起包饺子,然后送给老人们吃,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老人越活越精神。敬老院主任李桂芬。
(出录音)“现在象王林老板这样的人很多,但象他这么热心的,对我们老年工作这么支持的,他还是突出的。”(止)
王林上初中时,一心想考师专,当老师“跳龙门”,可是事与愿违,中考时差了2分,不得不复读,谁知读了两个月后,因家境不好,不得不放弃求学机会,与大哥一起从商了。起初做玻璃生意,1992年开始创业,慢慢生意红火起来。当他小有成就时,他的耳旁回荡起当年父辈曾说过的话:“让做善事成为一种习惯。”
(出录音)“看到这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弱势群体,跟我们的生活有强大的反差,自己感觉于心不忍,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让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氛围。”(口播止)
(主持人):《扬州好人》我们已经报道了很多,而王林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能够把农村事业跟自己的事业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爱融入到社会的爱之中,这就是一位普通农民企业家的人生信条。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