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红——情史,永远不是她的墓志铭

(2014-10-17 09:22:35)
标签:

情感

杂谈

萧红

萧红,比起这个民国女子的人生悲剧,我更哀叹其作品受到的冷遇。不禁蹙眉,她遗留下来第一身份到底是什么?多情民国女子还是传奇女作家?据说她是民国时期最具才华的女作家,没有之一。然而人们自始自终都在孜孜不倦地纠缠于这名女子的私生活。萧红的情史,不啻是一床破被子,只要一有见光的机会就被人摊开翻晒。作为女作家真正有价值的遗物——她的作品,却被长久高远地置放在追思台上,落满尘埃。一阵纠缠过后它们还是会回归到被大众遗忘的命运。

《黄金时代》又一次掀起了萧红热,关于她的文章蜂拥而出,着眼点大多放在她的情史上,甚至不惜用粗暴的文字去鞭挞。而真正从她的作品去欣赏与肯定她的人生价值的文章是少之又少?如果萧红在天有灵,她也会发出《苦杯》同样的问:我幼时有一个暴父,年轻时夫如暴君,现在又遇见你们如暴徒贬损我的人生?我又怎样对付你们呢?你们说你们是我同战壕的伙伴,名字都叫“文青”。

我不是什么文青,不是萧红的追捧者,她的风格不是我所好。但是我还是想把对她的臧否从许多“贱货“”睡多少男人”等等不尽人情夺人耳目的字眼中抽离出来。我自信是无力之举。但作为女性,要有说出心语的自觉,而不是一味在讨好市场。

对于萧红的情史及情史背后的萧红,是一张已经失落了许多关键小方块的拼图。几家当事人后代在某些点上也是各执其词的。各种臆测与渲染被充当了真相。当人们过多的添色补笔的时候,那篇文章写的已经不是萧红,而是作者自己,是个人思想情绪价值观的释放,远不是萧红的。

如果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将女作家的情史付诸于口诛笔伐,冷语相向,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可悲?与她当时男权时代的冷暴力又有何区别?这不仅仅是一个男权时代的余孽,简直就是沿袭。一个世纪后,她的人生及作品,从未逃离出一个男权的社会,一个男权主义之下的评价,哪怕冠冕了民国第一女作家的殊荣,请问,真正膺服于她的作品的人有几何?

如心系于萧红的人生,那么至少以我们最善长的想象,让她的文字中将我们代入那个”忙着生,忙着死“的年代。《生死场》里饥饿、愚昧、血腥、侵略者、屠杀、瘟疫、死亡、乱坟岗、吃尸的野狗、觉醒、战斗。。。那个仅仅文字就让我们窒息的年代,它的悲壮并不夸张,人们的生生死死只在朝夕,不能忘那老马被送进屠宰场时的预感与对生的贪恋,又何况是人,一个单薄女子?今天谁能准确地描述出她当时的心灵样态?

1931年的冬天,与家庭断绝关系的萧红被严寒逼近死亡,一个老妓收留了她一夜。一个女孩子于人世间度过的寒冷与饥饿,迷茫与孤独,挣扎中救生存的意志救了她。她那么年轻,怀着理想,是绝对不会甘心于某个雪夜赍志而没的。饥饿与孤独像豺狼野狗般撕咬着她的身体,撕裂着她的灵魂。这样的经历,短暂的一生,痼疾、情感波折、局势动荡以及与家人绝缘的孤立与无助。。。她没有放下使命。她的抱负并不是沉溺于胆怯的理想主义,而是诚实地将她看到的世界,在毁灭她之前用文字一一展现于世人。

如果肯定她的作品,那么请正视苦难,尊重一个人经历的痛苦,更多的理解她动荡年代下选择吧。

最后,不要只盯着她足下的影子,如果没有头顶上的光辉又何来影子?如果被她的阴影遮蔽而无法得到她光芒的照耀,又怎么对得起她所受的苦难呢?

“别人对你不能知晓

因为你是一颗亡在阵前的小草”——《一粒土泥》

我想她是战斗过的,她是阵亡,而非亡于阵前。只是早亡,所以“不甘、不甘”。但作为一名战士,使命已经完成,无愧也不枉此生。

情史,永远不是她的墓志铭。只有作品才是她的灵魂之所在。

以敬畏之心,缅怀逝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