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战后的反思
(2014-06-14 12:49:17)
标签:
育儿生活 |
分类: 自家故事 |
昨天又发脾气了。又火又爆。
可是今天一觉起来,一切又风轻云淡了。可能是昨天大摆骂阵后全身乏力,一觉起来,窗帘的缝隙间挤满明晃晃的新鲜阳光,新的一天真好呀!
你好,毛毛虫!你好,牵牛花!今天的阳光太强了,是吗?你们一副没精打采有样子,喝水吧,喝得饱饱的,挺起腰,扬起头来。
小子睡得正酣呢,不行,要试试昨天的骂阵是否起效了。我有时的确是挺折磨人的。“起啦。”我故意只叫一声,没想到这一声仿佛把他从十万八千里拽回来一般,“嗯?哦,哦。”人是回来了,神还在梦游呢。又躺了分把钟,估计是想起昨天的连喊带骂的八婆样,怕了,一咕噜爬起来。二话不说,漱口洗脸,转身进书房。识相呀,小子!
我也摇身一变,温润的嗓音唤道:“来,吃早餐啰。”茶水,早餐,妈妈的呼唤,仿佛是开始美好一天的清早仪式,必不可少。今天多了自制的黑豆浆。
一边品尝着无糖豆浆淡淡的甘香,一边想,为什么呢?为什么昨天又发作呢?
并没有什么大事,小子他昨天放学后,跟高三毕业的老友见了一面,那个孩子我听小子说过,很上进。回来家已经八点了,吃了饭,又洗半天澡,一晚上没有学多少,上床后又玩起手机来,我的火终于点燃了。只有两周就期末考试了呀。可我又词穷,半天说不出一句新鲜玩意,既不能点睛,也不能撼动人心,现代人的心都是铁打的。我骂着骂着他行将入梦,我觉得大不妥,抬高声调,“喂,说呀。”“说什么呀,想学的时候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他反过脸来了这么一句。他就这样不用吹灰之力瞬间将我击溃,连骨架都散了似的,虽然还装模作样地回骂几句,还是蔫巴巴败下阵来。一个人坐在沙发上,苦思冥想,他说的没错呀,“想学就学,不想就不学”没法反驳呀。以后该怎么办?不禁觉得自己可怜巴巴的,又很活该。你就不能酷一点吗?总是啰啰嗦嗦一大堆,不得要领。
我总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唠叨,整天一副没完没了的大妈样。白天孩子一走,我也套上短裙,半高跟鞋。行云流水,该做什么做什么。感觉都正常。可是,一到孩子面前,就像吃错了药,家长应有的威严自信不见了,只起副作用——没完没了的操心与唠叨。最后孩子不理睬,还倍感失落,觉得自己没用了。
这简直就是自讨没趣。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想着。为什么要操这么多心呢?我不是也知道家长过多的操心,反而会让孩子没有自信,长大后更容易遭遇挫败。更何况,小子他本身就是有主见的人。话越多他越反感。这一点我又不是不知道。心里觉得很委屈呢,为他付出这么多,说句话都没人听。觉得自己就像保姆像提款机。不是滋味呀。泪花儿在眼眶里打转,泪眼婆娑。有时候父母面对长大的孩子,就像可怜虫一样。
又想起太宰的〈樱桃〉——是父母重要,还是孩子更重要?
是呀,我就不能好好过自己的?像樱桃这种好东西自己也美美地吃上一顿,把自己照顾好了,“让美好的事围绕着身边”为什么一定要每次一不高兴就说,“我就是为了你才怎样怎样”那种话。人家不但不感激你,不但不领情,反而心生厌恶——我又没要你为我怎样怎样。就像买东西,有支付能力才买。付不起就不要。爱孩子也是这样吧。圣经说,爱人如已。那也是以爱自己为前提。爱孩子像爱自己一样,反过来,爱自己也像爱孩子一样。才是平衡、舒适、自然的状态。自己平和了,孩子轻松了,别让爱成了负担。
一味地付出与操心,最后只剩下一副空壳,可怜但不可爱了。我又不是什么高尚情操的人,只是平庸人一个。
来,小子,一起吃樱桃吧!我们来比赛,看一分钟谁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