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根仕途经验之谈一

(2012-06-08 13:50:10)
标签:

弗兰西斯·培根

仕途

经验之谈

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今天不说他在学术上的成就贡献。从他的为人处事,仕途上的经验之谈,更可以看到真实的培根。

 

他在《论党派》中写道:“出身低微的人,是非有所依附不可的;但是显贵而本身有力量的人,最好是保持一种无偏无党的、中立态度;”对于“初入仕途的人”:“虽不免有所依附,最好是依附得很温和,要使自己成为本党本派中最能惬他党他派之意者,如此他的升迁之道大概是最为顺利的。”这话并非空谈,而是他所行所为的经验之谈。他善于思考,并用熟稔的理论知识加以总结,语言精妙而非华丽,内容宽泛而不失严谨,富有智慧也有其狡黠之处。

 

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然不是“出身低微的人”,他的父亲是法律界的首脑——掌玺大臣,姨父伯利是万人之上的英国首相。“显贵而本身有力量的人”显然就是培根本人了,这位初入仕途的显贵正是以高明的手段,在温和的依附的同时又尽量在公共前保持中立的态度,以便随时倒向利益一方。可见那书中喷薄而出的不仅仅是才气,更是他经年累月在名利场中所探究出来的“真知灼见”。

 

他是怎么做到“温和的依附”呢?最经典的例证,便是他与埃塞克斯伯爵的关系变化。当时皇宫里的政要分为对立的新旧两派,新派是埃塞克斯伯爵及其追随者,另一面是他的姨父伯利伯爵父子为首的长久固守权利的旧派。培根在被其姨父伯利伯爵拒之门外后,成为埃塞克斯伯爵的追随者,后者作为培根及其哥哥安东尼.培根的保护人,为其谋取更高的职位,伯爵坚持不懈不留余力地向女王推荐培根,屡次失败后,伯爵将自己的一块地产送给了培根,作为补尝。这时培根以过人的敏感与洞察力,意识到了埃塞克斯伯爵地位是薄弱而非牢固的。他给伯爵写了一封长信,分析其处境的危险及如何规避,这封又一次彰显出培根深邃的智慧。

 

如果埃塞克斯伯爵能够理解和重视这封信,如果他的性格中有那么一点点会掩饰,圆滑和转变,也许不会走上断头台。然而,如果最后不是培根在审理埃塞克斯伯爵时担任控方律师的话,伯爵可能还有回旋的余地。培根以他法学家的头脑,雄辩的口才,毫不留情也向伯爵攻击,任何人都无可置喙,将罪行定为最严重的叛国罪。其中实时培根只需要回避一下就行了,可是显然他就是要惬旧派伯利伯爵父子之意,他清楚就算埃塞克斯伯爵被判无罪,也是大势已去,影响力已荡然无存,毫无价值可言了。不如就顺势讨好大权在握的伯利父子,帮他们把这位新派对头除掉。而且此前他已经给伯利给信,信中竭尽谦卑、感激、尊敬、谄媚之语,并表明“我将竭力为你效劳”最后还不忘附上“同哥哥安东尼断绝关系”。安东尼的性格与弟弟完全不同,他对埃塞克斯伯爵忠心耿耿,宁折不弯。

 

培根“温和的依附”不过是便于随时抽身而出,而不会深陷其中。这种冷酷又华丽的转身,犹如天生的叛徒。仕途之道的人们是不是很受用呢?把自己昔日的依附送上断头台后,他如愿以偿,正如验证了他写的“升迁之道大概是最为顺利的”。他由下议院议员,升到他父亲当年的宝座——掌玺大臣,1618年,他担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大法官,并被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晋爵为圣阿尔本子爵。最高的荣誉,巨大的财富,学术上的成就,达到了名利场上的最高境界。可是,仕途上的人们呀,往往只看到巅峰的光辉灿烂,看到他的遗世名著,却忽视了结局。晚年因受贿案而被判有罪,但是得到了国王的赦免。虽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生活颇为凄凉。

 

1626年,只是学者身份的培根,经过盖特山地,他认为严寒可以防止动物尸体腐烂,下车用积雪填塞一只死鸡,感染风寒去世。

 

官场上的愚笨和过于精明同样危险,如果完整地看培根的一生,他那些如绸缎般折射出光芒的著作,是不是也有谬误与空洞之处呢?一切交由仕途上的攀爬者去判断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