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到浓时人心碎之凡.高的宗教情节
(2012-04-26 17:17:46)分类: 阅读及影视观后感 |
凡.高的人生犹如他他笔下的画纸,在画笔重重地击打下,留下厚重的色彩,所有的爱与痛都融入其中,成为永恒。
人们驻足于他的画前,谈论着他的价值。却少去了解画之外的凡.高。有着与画上的色彩一样丰沛的情感与经历的男人,凡.高。
如果不是被第一个爱上的姑娘断然拒绝,他不会想去做一名传教士,如果不是这一理想被现实彻底击溃,他不会去画画。一个接着一个的失败,把他推到画纸前,只有在画画可以让他逃避现实,可以注入满腔的情怀、超凡的智慧,可以让他忘却孤独与痛苦。在画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初恋受挫后,他一转身,仿佛看破凡尘俗事一般,毅然决然地要做一名传教士。当然,这也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就是当地受尊重的牧师。在他心中,这是一份崇高的理想。
他热爱文学,读了很多的名著,所以他内心细腻丰富,勤于思考。加上性格上的偏执,所以他所做所为常常不为别人所理解。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单纯善良的。
本来他是叔叔心目中的继承人,在叔叔的画廊工作,待遇优厚,表现出色。然而由于求爱失败,命运就此改变,他放弃了一切,决定献身于宗教事业。“但我始终认为,理解上帝的最好方式,是爱许多许多事物”他这样写道。他开始研究《圣经》,又将《仿效基督》、《牧师生活纪实》的内容实践到自己身上。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通过他父亲的关系,他终于成为博里纳日教会最低级的成员,无薪见习助理,并被派到矿区。矿工们的生活极其困苦,充满危险,疾病事故时时都可能发生。凡.高为了让他们接受自己,更好地帮助他们,他的脸跟矿工一样黑,住的地方跟他们一样差。并如《圣经》所说“拿出你的所有,分给百姓”。他怀着一颗忠诚于主对世人悲悯的心,竭尽全力地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自己几乎不吃什么东西,身体健康状况很差,也对他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纯朴真挚的他绝对想不到,当教会的考察人员看到他时,认为他的做法是失当的,败坏教会名声。就算是一名见习助理,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穷人之上,引导他们走向上帝。凡.高被解雇了。他对宗教也感到绝望,这与他心目中的信仰天差地别,到处都是悲怆、苦难、不平等,残忍的现实让他迷失在寻找上帝的途中。
“没有人懂我,因为我想做真正的基督徒,他们就认为我是个疯子。因为我想让不幸的人不那么不幸,他们就像对狗一样对我,说我给他们丢脸。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全身心的投入却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理解,他对现在感到绝望,对未来感到迷茫。这一次与他最亲的弟弟,也认为凡.高的想法不现实,幼稚。与爸爸的距离也一下子拉远了。他孤立无助。
他的孤注一掷,甚至不为家人所理解,为所爱的事业毫无保留的投入,都很像卡夫卡,无论是画画还是写作他们都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一种不为人知的才能,他们最终都为之放弃了常人的生活,没有自己的家庭,没有与家人团聚,饱受孤独、贫困与疾病,最终付出生命。就像卡夫卡说的,“除了文学我别无所求,别无所能,别无所愿。”他们都走到了艺术与文学的巅峰,在短短的,不为人世所知的生命里。
正是因为宗教理想的破灭把他推向了艺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