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如何做好孩子幼儿园和小学过渡期的衔接工作
(2013-11-20 11:27:57)
标签: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年级家长学校教育 |
分类: 家校联系.教育关爱 |
——一年级家长学校第一次授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家长: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这样一个话题:如何做好孩子幼儿园和小学过渡期的衔接工作。
1、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
(1)是作息时间不适应。在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还有一定的午睡时间,但到了小学每一节课都要上满40分钟,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走动,除了夏季,不再有午睡时间。同时生理上也会有不适应,如上课要小便、喝水等。对这一变化,家长要必须重视起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孩子上学精力充沛,晚上要督促孩子早点睡觉。提醒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教育孩子按时上学。一年级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应得到家长的充分认识。
(2)是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幼儿园的知识以玩为主,而小学则是以学知识为主,学起来由于孩子的兴趣不同,可能学起来没那么轻松,除了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情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得以掌握一定的知识为目标。如语文,学习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学习汉字、能正确说写,能正确朗读课文等,数学能正确计算10以内、20以内加减法,会比较数的大小、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等。这些学生必须要学会,这时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向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学习中也有很多乐趣,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会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所以说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觉得学习生活较累,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但家长要及时的引导。
(3)课堂组织方式的不同。幼儿园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围成不同的形状就坐,可以自由走动、说话,而小学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一人一桌,整齐排列,集体教学要求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而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在家时时提醒自己的孩子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上课时的专心听讲,下课的文明活动,放学的有序排队,接送时安全第一等,这也是家校教育一致性的充分体现。
(4)孩子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往往会情绪低落,这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是比较正常的,这时家长不能火上浇油,不能随意的批评孩子,而应该多鼓励多帮助,绝不能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可以先降低要求,告诉他,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继续努力。发现孩子有点滴的进步就大力表扬。老师在学校发的小奖品、奖状等家长不要不当回事,要作出惊喜的样子,帮孩子细心保存,这样就可以鼓励孩子争取更大的进步。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家长还可以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天,问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这是一年级学生最好的复习方法。
(5)对环境的适应。小学的环境与幼儿园是有较大差别的,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过程,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帮助别人、多关心他人,多交朋友,毕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小学生活是比较复杂的、枯燥的。另外,家长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对老师和学校的不满,如果有也应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单独跟老师沟通等其他合理的方式,否则会造成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一个大转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校会在各方面给孩子提供方便,帮助孩子完成过渡。作为家长要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帮助孩子较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迫切要做的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将是他日后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动力。
2、家长在孩子入学后的家庭职责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孩子学会学习的前提是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就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来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我想主要有三种习惯:
a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孩子的重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如早晨可以读读课文、背诵词语等记忆类的基础知识,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预习,另外值得注重的是还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劳动、文体活动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千万别排得太满,否则会影响效果。
b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三心二意,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家长要注重孩子学习的速度、质量并重,既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作业、活动、劳动),更要确保训练的质量。当然小学一年级学生每次学习的时间以15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时玩,切忌边学边玩。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一但静下心来学就要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完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家长及时鼓励,这样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学习,不给孩子放松、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反而会形成孩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c善于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现在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胆小,怕提问,家长要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家长要知道,每个孩子都不是一样的,教育孩子学会提问、学会思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上述三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请家长务必从现在抓起,抓出最佳培养机会,否则会终身遗憾。家长可以联系实际,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孩子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中途而废,是对广大家长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
(2)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每位家长都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来提高第一任老师的作用,我们不光要督促孩子学好功课,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与您接触最多的孩子常以您的言行为榜样,所以作为孩子效仿对象的您,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具体说,家长应该成为孩子高尚精神的榜样,崇高人格的榜样,多种能力的榜样,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概括起来,我们把家长的榜样行为归纳为5句话20个字,即正派上进、勤俭自律、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虽然仅仅20个字,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们每位家长努力的方向。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进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愿学生的家长以此共勉,为您的孩子做出表率。
(3)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据专家调查,目前我国的家庭可以分成四种: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其中产生品学兼成的学生比例最高的是民主和睦型的家庭。这是因为民主和睦的家庭爱心浓郁、人际关系和谐,人人都是主人,孩子不仅有幸福感、安全感,而且还有归属感、自豪感,孩子做事、求知都有一种良好的情绪,忧虑少、紧张少、烦燥少,自然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有利于踏踏实实的搞学习。相反,当孩子处在专制矛盾型家庭中,就会产生忧虑和粗暴的情绪,一些不良的粗暴行为就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因为他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孩子处在放任自流型家庭中,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和同情,带来的是自私、自利的一面,造成孩子人格的扭曲,给他的一生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等等,这些教训已是数不胜数。所以说为孩子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处在似懂非懂的年龄段的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人人互尊互敬、共同活动、同甘共甘、互相激励,这将是对孩子学会做人最好的营养剂。我相信家长们也有同感。当然,要达到如上的境界,也并非易事,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其中夫妻的相濡以沫,默契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5)孩子有孝心是孩子责任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