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 郝凤桐
新学期开始后,正是中小学生集中购买作业本的高峰时段。但最近,学生作业本含有荧光增白剂并非个别现象的相关报道,却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据报道,有人购买了6种作业本,其中5种被检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还有人购买的8种作业本,全部被检测出含有荧光增白剂。含有荧光增白剂的作业本是否会损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荧光增白剂不仅用于纸制品。荧光增白剂本质上是一种荧光染料,可以修正材质中的微黄色,从而使相关产品显得更白净、鲜艳。在世界范围内,荧光增白剂包含近400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应用于造纸、洗涤剂、塑料、涂料、油墨、皮革等生产领域,不仅仅局限于纸制品。 荧光增白剂种类繁多,在常见品种中,一般按照化学结构将其分为五大类,其中二苯乙烯类用于洗涤剂、棉纤维、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产品,是荧光增白剂的主流产品。国内某知名品牌洗衣液曾被披露含有“致癌物荧光增白剂”,一度引来关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邀请了国内从事毒理学、医学、荧光增白剂、洗涤用品、纺织、染料等方面研究的专家对荧光增白剂进行了解读,认为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人体安全,是洗涤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功能性助剂。 学生作业本中检测出的荧光增白剂,与某品牌洗衣液被披露含有的荧光增白剂二苯乙烯基联苯类同属于二苯乙烯类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联苯类是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中,规定可用于衣物洗涤剂的荧光增白剂之一;欧盟洗涤剂协会发表的安全性评价报告也认为,其在洗衣液中使用是安全的。 研究未看到显著损害效应 我国卫生工作者曾经对卫生纸中荧光增白剂二氨基二苯乙烯类的光毒、光敏和致突变性进行研究,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评价一个化学品的安全性或者毒性, 往往要经过各种毒性和毒理学的检测,如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诱变性、刺激性、过敏性以及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等。实验表明,用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洗涤剂手洗衣物时,皮肤会吸附荧光增白剂,72小时后,原先吸附在皮肤上的荧光增白剂就会因其他的洗涤活动而去除。国外学者将荧光增白剂溶解于水中,以5毫克/公斤体重的剂量给动物口服或是采用插管喂入,动物排泄物中可检出荧光增白剂,但是在所有的器官中均未检出,表明荧光增白剂在动物体内不会被吸收。荧光增白剂对黏膜的刺激、伤口愈合过程、皮肤过敏试验、致癌性等研究表明,多数结果未看到显著的损害效应。
作业本影响健康没根据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荧光增白剂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无论是否导致中毒,都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现在,荧光增白剂对健康的损害存在争论,焦点在于看到的损害效应究竟是荧光增白剂所致,还是其他附加因素的结果。有人认为,荧光增白剂被人体吸收后,在人体内蓄积,削弱人体免疫力, 加重肝脏负担, 同时还可能导致细胞畸变。不过,“作业本式接触”荧光增白剂的密切程度未必超过了“洗涤剂式接触”等暴露环节,就此认定含有荧光增白剂的作业本导致健康损害,目前还拿不出医学研究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