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  司马夫妇

(2014-11-07 10:50:22)
标签:

杂谈

旅游

文化

情感

       汉斯是老大,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有自己的房子,住在附近,妹妹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

       他妹妹是位待人非常和蔼的中学钢琴老师。我去的时候,她已经快60岁了,但显得很年轻,看起来50岁左右。每个周末或她没课的早晨,优美的琴声就会从楼下传出,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他妹妹年轻时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大学,只上了一所音乐学校,毕业后当了小学音乐教师。但她不安于现状,工作后不久就到瑞士洛桑音乐学院进修,毕业后当了中学音乐教师,主教钢琴。

       听说她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对白马王子的要求很高,一心想找个高帅富做伴侣,结果把自己挑成了剩女。1968 “布拉格之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司马医生从罗马开完会,回捷克时正好路径瑞士。因为无法回去,就在瑞士申请政治避难,这样在瑞士呆了下来。

       司马医生长得一表人才,与汉斯的妹妹相识后不久喜结连理。但这时司马夫人已经40多岁了,他们没能要到孩子。俩人职业好,收入高,却没有孩子,成为终身撼事。他们曾经想在中国领养一个孩子,想请我牵线,但我觉得他们夫妇年纪太大,就婉拒了他们。后来他们夫妇还为此来过一次中国,但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没有联系好,所以没有搞成。不过我很晚以后才知道这事。事后证明,我没有跟他们牵这个线是正确的。

       司马先生在布拉格长大,在他的记忆中,二战前布拉格有十多家中餐馆,他家经常光顾。二战后,他就再也没有吃过布拉格的中餐。我在入住后,一直是自己做饭。圣诞节前,司马夫人很慎重地希望我能为他们做次中餐。这等小事,岂有不答应之理。

       那天早上,司马先生与我到当地最大的中国店购物。路上司马的心情特别好,不停地对我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他买单”。在中国店我们买了一大推车,似乎很多。在离开时我拿了条很大的黄鳝。司马看了看,说他从来不吃鱼和黄鳝。我正准备退掉,他又拿起来付款,说是给我吃。

       那天晚餐我把黄鳝做成了韭菜炒鳝丝。这个菜是家乡的特色菜,一般的菜谱上都没有。席间司马找了很久的黄鳝,也没有见到。我看他吃了大半,才指着鳝丝对他说,“你不是已经吃了吗?”众人瞪大眼睛,都不知道黄鳝怎么变成了丝。司马先生听后,做了个怪样子,立即吃了几大口,对众人说:“你们如果不吃的话,我把这菜包了。”众人哈哈大笑,引起他夫人的不满:“我建议明天就去办理离婚手续,你到中国去娶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天天吃中国餐!”

       圣诞前夕,为了感谢这顿中餐,司马夫妇邀请我到他们家过圣诞。圣诞那天,我与汉斯、司马都帮不上忙,就在楼上聊天。我本想买点小礼品过去,但汉斯告诉我说,一般人或者一般的关系,才要买点小礼品。我们已经很熟了,买了东西反而见外,所以不要买。

       晚上7点快开饭的时候,司马夫人打电话来,我们一起去司马家。司马太太将房子布置得井井有条,一派节日景象。地上铺了新地毯,电灯全关了,改为点蜡烛。菜以法国菜为主,但以冷盘居多,共有十多道。与中国不同的是,菜都是事先全部上好的,既不象国内请客,也不象西餐馆里有人一道一道地端上来。

       席间只有我们四人,孩子们都没有回来,汉斯夫人也没有回来。他们的父母就住在楼下,也没有来。我实在忍不住,就问道:“你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来呢?”汉斯说“他们太老了,爬不了楼。我们把他们要吃的东西送下去了。”圣诞之夜,两位老人就在儿女的楼下,渡过了他们人生倒计时中的又一个除夕之夜。

       要理解中西文化上的差异,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外(2.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