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美国驻华大使馆
美国驻华大使馆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07,443
  • 关注人气:17,7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历史系列(37):公共学校运动

(2014-06-13 15:44:30)
分类: 文化和教育
本文来自美国参考雾谷飞鸿  发表于 2014-06-11 Xiao

能否向所有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公共基础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在现代社会已经是毋庸赘言的,但在19世纪前期的美国,却引发过极大的争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

现代美国中小学公立学校教育体制的建立,主要归功于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公共学校运动(Common School Movement),这一运动在美国北部延续到19世纪50年代,而在南部则要等到南北战争结束后的19世纪70年代才逐渐展开,并持续到19世纪末。

根据教育部的资料,目前美国约有98800所公立学校,学生超过五千万,而私立学校约有30900所,学生520万。私立学校的数目虽然占整个学校总数的近四分之一,但学生人数却只有公立学校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九成学生是在公立学校受的教育。不过,在19世纪公共学校运动兴起以前,绝大多数学生上的都是私立学校,只有在北部地区才有少量教会及慈善机构办的学校供贫穷家庭孩子免费上学。

美国独立之前,学校教育主要由教会及本地居民自行组织,这些学校以现代的分类标准看,都属于私立学校,当时也没有向所有儿童开放的免费学校。孩童是否上学接受教育,由家长自行决定,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适龄儿童没有上学,特别是女孩子,上学的更少。即使上学的孩童,大多也只是上初级学校,很少有人在接受了启蒙教育后,再继续求学的。类似进入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的人,被视为精英中的菁英,不过这些人毕业后,多数成为教会牧师及神职人员。

美国历史系列(37):公共学校运动

公共学校之父贺瑞斯•曼恩(照片:Southworth & Hawes)

美国独立后,曾经一度出现过要求建立免费学校的呼声,建国之父杰斐逊就怀有这种理念,他认为所有自由民,包括男子、女子以及孩童,都应该被学校免费接纳。杰斐逊并提出过具体的计划,但却被议会否决。对于强大的反对势力,他曾无可奈何地表示,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纳有一个抗拒的过程,只能慢慢来。

当时民众反对建立公共学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不愿州政府的权力因此膨胀,因为学校教育一直是地方及民间自己的事务,民众不希望州政府插手;另外一个原因便是民众担心税收增加,因为免费学校教育的经费,势必摊派到大众头上,而美国之所以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反对英国政府的增税行为。因此,在建国之初,反对增税是民众的共识,任何运动很难与之背道而驰。

不过,到了19世纪3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增加,北部各州陆续出现了要求建立由州政府规定并由地方管理的免费学校的运动,称为公共学校运动。公共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居民的房地产税,这个模式一直保持到现在:房地产税是美国中小学公校的财政基础,不少地区房地产税的七成以上用在学校教育方面。

公共学校运动的先锋及主力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教育改革家、贺瑞斯•曼恩(Horace Mann),他也被称为“公共学校之父”。

贺瑞斯•曼恩曾说过:对于任何一个降生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接受教育是他们天生的权利。贺瑞斯•曼恩原本是律师、州议会议员,1837年马萨诸塞州在全美建立了第一个州教育理事会,贺瑞斯•曼恩被选为理事长,他当选后,辞去所有其它职务,专心致力于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公共学校运动,出版了“公共学校通报”(The Common School Journal),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质量,他还建立了师范学校。贺瑞斯•曼恩提出的公共学校六原则迄今看来还是很有远见的,这六项原则包括:

(1)公众不应再忽略公共学校教育;

(2)公共学校应由民众控制,并由公众提供经费;

(3)必须接受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

(4)必须是无党派、无派性的;

(5)必须传授自由社会的精神、方法和纪律;

(6)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提供教育。

在贺瑞斯•曼恩以及其他人的大声呼吁以及辉格党(Whig Party)的推动下,公共学校运动得以在北部迅速发展,在1837年至1853年的时间里,北方各州的立法机构都将免费公立学校系统的诸多重要特征写入法律。公立学校的支持者们相信,无论是向人们提供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还是整合社会文化,公共学校都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南部,南北战争结束后,奴隶制虽然被废除,但类似北方公共学校系统的建立,还是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逐步完成,而且当时免费的公共学校依然将黑人和白人分开,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高涨,种族隔离政策才被废除。

从19世纪的公共学校到20世纪的公立学校,有教无类、免费上学、学校理事会负责管理学区教育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民选的学校理事会权力之大,在发达国家中绝无仅有,表明由民间而非政府控制学校的概念在普通公众中仍然深得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