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前往中国探讨叙事艺术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化和教育 |
2011年11月16日,首届中美文艺论坛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此次为期四天的盛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国亚洲协会及阿斯彭学会联合主办,旨在加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理解。届时诸多享誉全球的文化大腕——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奥斯卡获奖导演乔尔•科恩、《喜福会》等畅销书作家谭恩美、舞蹈家及导演达米恩•沃策尔、作家迈克尔 • 波伦、画家艾瑞克•费舍尔等将来华出席活动并与中国同行进行交流,为中国公众带来一场难得一见的文化盛宴。
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参加此次论坛的美国嘉宾,本期介绍纪录片制片人戴维·范宁(David Fanning)。
http://photos.state.gov/libraries/amgov/3234/Week_1_Nov_2011/11022011_David_Fanning-300.jpg
David Fanning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Jane Morse从华盛顿报道,作为美国播出时间最长的调查性电视纪录系列节目“新闻前沿” (Frontline)的创始人和责任制片人,戴维·范宁(David Fanning)正在勇敢地挑战新闻业界的强大趋势。
范宁表示,在一个信息支离破碎的世界,一切都被分割成一个个音节并被当作一种天天紧锣密鼓的新闻信息播报,因此,只有那些非常罕见的节目才会驻足、从长计议,试图聚合起来,认识这个世界。他说,能做到这点,对于美国文化,对于任何文化,均十分重要。
范宁一直都在从事新闻和电影制片,他称自己的风格为“叙事新闻”,即“叙说故事”的形式。他说:“大篇幅的纪录叙述是一种核心艺术、技艺乃至一项文学事业。”
范宁11月16日至19日将带着这种叙述方式前往中国,去参加首次由亚洲协会、阿斯彭学会(Aspen Institute)、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及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共同主办的艺术文化论坛活动。
这并非范宁第一次前往中国。几年前,他与汤姆·贝塔格(Tom Bettag)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电视纪录片制片人研讨会。贝塔格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晚间报道”(Nightline)节目做了14年的责任制片人。
范宁说:“我们与中方制片人有过一些非常具有创建性的交谈会面,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很快制作出数小时的纪录片节目,而且可向数百万观众播放。” 他说,中方侧重的是叙述手法以及一些声音和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即寻找有效的表达方式,同时美方也发现了不少共同之处,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11月16日至19日举行的美中艺术文化论坛活动(U.S.-China Forum on the Arts and Culture)期间,范宁将与中方同行参加一场小组讨论会,讨论会的主题为“故事叙述手法的力量:通过摄影、电影与纸质媒体来再现世界”。
参加讨论会的将有苏珊·梅塞拉斯(摄影师苏姗‧梅塞拉斯:抓拍“正在展现的历史镜头”)和马克·丹纳(Mark Danner)。梅塞拉斯是一名曾在世界各地工作的摄影记者,她因采访拉丁美洲新闻而著称。丹纳是一名有影响的作家、记者和教育工作者,他的专长为美国外交事务。 中国《环球时报》记者陈刚也将出席活动。
除了记者外,参与讨论会的还有美国女演员梅里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电影导演乔尔·科昂(Joel Coen)、音乐演奏家马友友、作家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画家埃里克·费施尔(Eric Fischl)、著名畅销作家谭恩美以及芭蕾舞蹈家出身的导演达米安·韦策尔(Damian Woetzel)。他们将与中国同行一起发言并在有关活动中同台表演。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表示,他希望这一活动能成为美中两国之间每年众多互动活动的第一场。
范宁说:“我想,两个社会之间人们能进行单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能做的任何有助于促进双方接触的事情都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