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之路:困难挡不住创业者勇往直前的脚步
标签:
杂谈 |
夏丽蒂•姆温达(Charity Mwende)在肯尼亚内罗毕开了一个小店。她设法维持经营并做到生意兴隆。
2007年,24岁的马修·基鲁(Mathew Kiilu)建立了葵花籽榨油作坊,不得不去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为了避免在他的家乡内罗毕支付高额租金,他把工厂设在一个遥远的村庄里。但电力公司需要10个月才能向他的作坊提供电力,当地选举后出现的暴力活动又切断了他与向葵花籽供应商的联系。他借以生存的办法是利用一台发电机发电,另外还找到葵花籽的替代供应商。
基鲁面对的种种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创业者来说都不陌生。
小型企业在发展中世界获得成功的总规则与发达世界没有多大不同。区别在于发展中市场要求企业家有更大的精力与毅力,另外发展中市场在制度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各种障碍,往往令人生畏,而且十分顽固,其中既有政府繁琐的管理条例,又有薄弱的基础设施及执法不力。
尼伊·亚历克斯(Kneeyee Alex) 说:“在我的国家做生意需要有坚韧的意志。” 尼伊·亚列克斯是ESTREET基金会的创始人,该基金会致力于在尼日利亚推动创业活动。
据芬兰赫尔辛基(Helsinki, Finland.)联合国大学(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的温·诺德(Wim Naudé)说,富裕国家的许多政策制订者和发展问题专家认为,某些市场只能为薪资工作者提供有限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是促进个体经营和创造就业的一种方式。诺德认为,创业还有助于增强社会流动性,提高妇女或移民等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的自主能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既缺乏经验,又没有必要的人际关系可以在民间或政府部门得到工作机会,个体经营通常还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诺德说,在一些商业环境不那么友善的国家,保持坚强的毅力和获得创业经验比其他任何地方更为重要。
他说:“为了取得成功,新生的创业者需要努力尝试,失败后再继续努力,一步一步成为企业家。”
诺德说,对年轻人来说,缺乏经验使他们难以发现和抓住商机。在美国或英国,希望创业的人可以受益于各类创业项目和课程。发展中国家则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此外,诺德认为,年轻人通常缺乏获得银行贷款必需的担保品,更容易被引入歧途,例如从事非法活动等。
如果请一位有某些业务经验或知识的人当辅导老师常常有助于创业。基鲁从他的父亲那里获得有用的建议,他的父亲也在经营一家企业。
亚历克斯建议从事创业的新手应相互联系,彼此分享经验。他说:“通常会有人提供解决方案。”
由于政府放宽监管限制,越南河内附近巴特朗村(Bat Trang)的陶瓷工较容易在这里从事自己的行业。
对于发展中国家懂技术的企业家来说,国际互联网为他们获得成功提供了平等的机会。基鲁的事迹说明,小企业的青年企业家常常靠随机应变得以生存。基鲁有时无法找到任何人来帮他修理设备,他就学会自己动手修设备。小企业的业主还设法在公共部门内找到自己的“顾客”,或“悄悄地” 发展业务,不在政府注册。公共部门的顾客可能是一位经常照顾青年企业家的政府官员。
但是,如果未得到正式核准,没有所有权凭证或没有可合法实施的合同,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会受到限制。据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Wellesley, Massachusetts)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的胡利奥 · 德卡斯特罗(Julio De Castro)说,未经核准企业承担的资本和运输费用较高,仓储方面的问题更多,更难招聘到高质量的人员,执行合约的能力也较差。
鉴于上述原因,志向更高的企业家往往重新为公司补办登记注册手续,获得必要的许可证。
据专家们介绍,他们无论做什么,必须抵制腐败行为,建立有高度伦理道德的信誉。印度喀拉拉邦(Kerala, India)的社会企业家沙非·马瑟(Shaffi Mather)说:“坚守伦理道德立场,影响你周围的人,只要坚持去做就行。”
西班牙巴塞罗那(Barcelona, Spain)ESADE商学院(ESADE Business School)访问教授及企业家肯尼斯·莫尔斯(Kenneth Morse)说,各国政府逐步认识到创业精神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性,会慢慢放松管制并实施支持企业家的项目。他注意到约旦、 黎巴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基斯坦政府对创业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 2010 年,哈萨克斯坦、 卢旺达、 秘鲁、 越南、 佛得角、 塔吉克斯坦、 赞比亚属于为改善商业环境做得最好的经济体。
至于基鲁的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他目前遇到新的障碍。但这位肯尼亚的企业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向本地区的一个信息网站“关注东非”(East
Africa in Focus)表示,他已规划好他的下一步行动: 经营面粉磨制业务。
凯瑟琳 · 刘易斯(Katherine Lewis)参与本文的撰写。
Read more: http://iipdigital.usembassy.gov/st/chinese/publication/2011/07/20110706121704x0.5126088.html#ixzz1aRGT0CM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