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警醒:你替孩子走过的路,都会成为未来绊倒孩子的坑

(2018-06-25 10:32:30)
标签:

建立责任感

不包办代替

相信孩子

不怕孩子吃苦

闫涛老师

分类: 亲子教育指导
家长警醒:你替孩子走过的路,都会成为未来绊倒孩子的坑

篇首语: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简单八个字,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说孩子没有责任心,很难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总等着父母去帮忙。然而,做家长的想过没有,孩子是怎样变成这样的。难道不是你们一步一步代劳、溺爱、助长所造成的吗???中国的家长喜欢包办,从小就替孩子包办好一切。刚开始时,孩子还会“反抗”,还会对父母的“干涉”表示不满。 然而孩子慢慢发现,有父母替自己收拾书包、计划时间、准备衣食,自己啥也不用操心,其实也挺好的,于是干脆就懒得想、懒得做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替他(她)解围。就这样,在“爱”的庇护下,孩子原有的热情、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被削弱甚至扼杀了,责任意识也无从谈起,孩子不再认为这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小时依赖,大了啃老,这又怪得了谁呢???

    
  最近,朋友一脸愁色地问我:“我孩子今年刚上初中,这才没几天,我就替孩子去学校送了3次书包。这么大了还不让我少操点心,这以后咋办啊?”

      中国的家长喜欢包办,从小就替孩子包办好一切,从找好衣服放在床头,到做好早饭喊孩子起床,再到帮孩子收拾书包,送孩子上学……原因多半是孩子小,怕“累”着他,担心“伤”了他。可这些事情本是孩子该做的,父母全然不顾地一手揽过来,刚开始时,孩子还会“反抗”,还会对父母的“干涉”表示不满。 然而孩子慢慢发现,有父母替自己收拾书包、计划时间、准备衣食,自己啥也不用操心,其实也挺好的,于是干脆就懒得想、懒得做了。更重要的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父母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替他(她)解围。就这样,在“爱”的庇护下,孩子原有的热情、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被削弱甚至扼杀了,根本没有任何责任意识。

    家长应该马上停止对孩子应做事情的“替代”行为。应该让孩子自己回家拿书包,哪怕孩子不高兴也不要心软。每天晚上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再睡觉,养成有责任心的好习惯。可以说,父母感觉越轻松,孩子的成长就越顺畅。

       如果家长在养育孩子上感到劳累,那多半是教育思想和行为出了问题,喜欢越俎代庖,只会害了孩子。因此,家长在教育中,不妨让孩子走在前面,自己发现他(她)的路,享受成长的乐趣。家长则要在后面跟随孩子,只有当孩子确实需要帮助时,才走过去,帮孩子一把。


       孩子刚学走路时,家长总是在一旁拉着孩子不放手,有的家长还往孩子的腰里拴一根绳子,孩子在前面跌跌撞撞的走着,家长则在后面一边拉着绳子,一边慢慢的挪着脚步。

       在孩子刚学习走路时,难免会磕磕绊绊,有时也会磕磕碰碰,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孩子亲身经历了,他才会从学习走路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步过程中的艰难和不易。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其实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鞋子了,可家长们总是不放心,他们从不告诉孩子怎么去做,只是一味蹲下身子,替孩子做着本应该孩子做的事情。

      其实家长如果告诉孩子怎么穿衣服鞋子就够了,几次之后孩子完全可以懂得衣服该怎么穿,鞋子该怎么穿,只是家长从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孩子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孩子上小学了,也有家庭作业了,家长们也开始了陪孩子写作业的生涯,孩子作业写不完,家长们也就坐在孩子身边不离开。有些家长甚至耐不住性子,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者直接拿过孩子的作业给孩子代写起来,孩子则在一旁若无其事的看着。

       家庭作业本身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是老师留给孩子用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可是家长们却不给孩子独立完成的机会,反倒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便认为学习并不是自己的事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愈来愈低,学习的兴趣也不再那么高了。

       孩子上了中学后,学业负担重了,也进入了青春期,孩子对很对事情都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于一些事情已然能够为自己做出选择。可是家长们偏偏对孩子不放心,孩子穿什么衣服,买什么复习资料,交什么样的朋友,家长都要替孩子选择,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就这样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所有的一切都被家长们包揽了,孩子根本没有体验和感受到成长的滋味和乐趣,不知不觉就这么长大了。

       成长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的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精彩和奥妙,才会真正的体会到成长过程中的乐趣和痛处。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给予孩子适度的引导和帮助,陪孩子一起成长,陪孩子一起进步。


       前几天,又被一则新闻刷了三观。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算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了。

  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天天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靠老妈给一点生活费苟活。

  而他老妈丁阿婆已经82岁了,还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

  丁阿婆一个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要花2000多,再养活自己和儿子,深感力不从心。

  她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死活不肯。

  身心俱疲之下,丁阿婆准备去法院告儿子,让儿子出赡养费,以此逼迫儿子工作。

  但找了律师后发现,就算胜诉,儿子要是依然不肯工作,法院也没办法。丁阿婆无奈撤诉。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的不对呀,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丁阿婆抹着眼泪说:“我毁了你前途,我有罪……”

  真是让人心酸。

  养儿一场不易,把儿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不易,结果竟是这么个结果。

  儿子自身当然有很大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

  丁阿婆那句“他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值得所有父母警醒。



       每个父母在样样替孩子包办的时候,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养一个“巨婴”。

       但事实上,“成年而不自立”并不是个别现象。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不少家长还没意识到“教孩子独立”有多重要,还在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还自以为是地说“别的不用管,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还以为“孩子长大自然就独立了”……

  我表姐就是这种人。她是全职妈妈,又很疼孩子,所以什么都帮孩子做了。

  女儿五岁,吃饭还靠她一勺勺喂。

  女儿上一年级,每天都是她帮忙装书包。

  女儿四年级还不会系鞋带,有天在学校鞋带开了,自己乱七八糟打了十几个死结。

  每次学校要求孩子回家做手工,表姐都全权代劳,女儿拿到学校总受表扬。

  我送她俩字:傻妈。

  她不服:我闺女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

  唉。孩子懂什么呢?她知道去日苦多、不练出一身硬本事不足以扛起这一生吗?她只知道你此刻让我舒服快乐,你就是好人。

  孩子不懂,大人再不懂,她如何学会自己撑起一片天?

  人的能力是循序渐进的。一个从来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绝不可能在大学毕业的第一天,就忽然可以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照顾好自己了,更不可能立刻就能兢兢业业工作、方方面面周全、和领导同事相处良好。

  没有一个孩子会一夜长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麻烦和压力,如果你非要代劳,那么所有你替他(她)走的路,日后都可能变成他(她)爬不出的坑。


  为什么很多人啃老却没有羞耻感呢?
       有个年轻人答:父母如果不能让孩子幸福,生他(她)干嘛?有钱养得起就可以。你孩子成年后出去工作累死累活你很开心?

  多可怕,啃老啃出正义感了。而这种心态,一定事出有因。

  我儿子的老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依赖家长。红领巾脏了怪妈妈没洗,没穿校服怪妈妈没提醒,没带水杯怪妈妈忘了给他(她)装。

  他们学校要求孩子每天听20分钟英语,听完找家长签字,证明听过了。

  刚开始常有孩子不签,老师一问,都是“我听了,我妈没给我签”。言外之意,怪我妈。

  老师就明明白白说:让家长签字,这是你的任务,你必须把本子拿给他们,看着他们签好,他们要是忙,就等会儿再找,两次不签就找三次。总之,这是你必须做的,做不好我就批评你,而不是你父母。

  但有一天,又一个女生没签,理由又是“我妈忘了”。

  老师批评了她。

  不想没一会儿,女生的妈妈火急火燎给老师留言,说“糟了,忘了给孩子签字,是我的错,别批评孩子。”

  老师说,她找您签字了吗?

  妈妈说没找,一直都是她主动给孩子签的。

  老师有点生气,说:“您想过吗,如果孩子将来工作了,很多事要找领导签字,领导会说“你不用管,我每天想着签”吗?如果她有重要的合同今天必须签字,但领导在开会,她就放那不管了,最后丢了大单子,她跟领导说“没办法那天你在开会”,领导会原谅她吗?   您现在什么都包办容易,但如果孩子学不会处理问题、承担责任,她将来怎么适应社会?

  的确如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经历,其实都是在模拟未来的场景。他独自面对、处理的事情越多,将来的适应能力自然越强。

  所以,你若真爱孩子,就该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买画笔,自己处理和朋友的矛盾……孩子会在做事的过程中感知世界,了解自己,掌握生存技能,也慢慢地学会承受压力,权衡利弊,与人合作,收拾残局,逆境中迅速调整,迷茫时保持耐心。

  有了这样的独立能力,孩子将来才不会在自己面对社会时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才不会遇到一次小失败就一蹶不振,又逃回父母身边求保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度的自由和空间,而不应将孩子的一切全包全揽,让孩子错失成长中的美好时光。

       家长的“代劳”表面上是为孩子好,心疼孩子,为孩子负责,为孩子掌舵,实际上却无情的剥夺了孩子在成长路上应该拥有的权利。

       作为家长,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应该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所拥有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能力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只是我们没有去发掘,没有给孩子机会罢了。

    切记,“巨婴”不是一天养成,飞天的凤凰也不是。


                                                                                                                          素材源自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