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弗洛伊德遇到佛陀:谈心理学第四势力-超个人心理学2

(2010-08-13 01:22:30)
标签:

萧语禾

心理咨询

超个人心理学

人本存在

整合

文化

分类: 心灵能量汇

http://s7/middle/67efb4d4g8da3c5367256&690

他在解释人类处境的问题时,也认为自我的痛苦和苦恼来自与潜意识的分裂,可是荣格的潜意识包括了超个人和灵性的部分,他所说的潜意识除了弗洛伊德所说欲望翻腾的本我之外,还包括神话、原型和灵性能量。

 

 

 


美国加州整合学院整合咨商心理系主任布兰特.寇特莱特(Brant Cortright)认为,灵性和心理学可以共享的语言是”意识”, 超个人心理学可以定义为意识的研究,超个人心理治疗则是运用这种研究,以探讨意识成长疗愈展现扩展的助力与阻力。“转化”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他把心理学中的主要学派与超个人心理学做一个很清楚的整理:

 

行为学派:把痛苦归因于人所接受的制约,人被制约以错误和非理性的方式来感知、思考,对情境做出反应,从而产生负面的感受、忧郁焦虑和痛苦,转化的可能是以新的学习克服旧的模式;

 

古典精神分析:潜意识是问题所在,主要集中在成长过程的情绪创伤,人在幼年受到伤害,适应力受到损伤,无法使创伤得到疗愈,为了适应创伤的痛苦,人会保护自己,把痛苦推走,于是产生防御,不去意识到痛苦,治疗的方法是透过回忆、重新经验、释放和处理旧时的伤口,以得到疗愈;

 

人本心理学:认为自我实现是了解自我具有越来越大潜能的过程,无法实现这种潜能时,会导致心理的痛苦以及自我和世界的压迫感,所以不认识自我潜能是问题所在,自我实现则是此模式的疗愈之道;

 

人本存在流派:人类的基本处境是恐惧、焦虑、死亡的觉察、缺乏意义,以及害怕为自己的行动和选择负起责任。逃避这些核心经验会导致不真诚的存在,不愿直接面对自己的经验,而转向肤浅的琐事,比如在工作、关系、药物和娱乐中失去自我,以避免面对存在的痛苦和生命本然的恐惧,因应之道是从逃避的不真诚生活转向真诚的生活,正面迎向存在的处境,掌握关键的议题:责任、选择、死亡的觉察、意义的缺乏、存在的焦虑以及孤独;

 

超个人心理学:藉由把心理学发现的各种面向的心理经验,放进存有的灵性脉络,使心理学延伸到根本的灵性来源,扩展到许多过渡的空间,比如以回溯技巧进入潜意识时,可能使人经历出生经验,甚至子宫内的记忆,这些都可能是进入超个人范畴的大门。转化的方法是透过修行方式净化不纯净的灵性,从无知迈向灵性存有的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