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滥用促排卵药,有的是因为婚后不孕,而有的则是希望能生双胞胎。那么促排卵药究竟有哪些功用?又哪些副作用呢?
促排卵药的分类及主要功用
促排卵药主要用于治疗由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而无排卵者,服用药物可诱发排卵。各种促排卵药的作用如下:
1.克罗米芬: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150mg/日,连服5天,可能在停药后5~11天排卵。如雌激素水平低,可先用小剂量雌激素,己烯雌酚0.125~0.25mg/日,
连服20天,应用1~3个周期,以增加丘脑下部——垂体——卵巢系统的敏感性,然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能提高疗效。如宫颈粘液量少且粘稠,在服完克罗米芬后,加用己烯雌酚0.125~0.
25mg/日,连服7天。
2.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对一般月经失调而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可序贯应用雌孕激素作人工周期治疗3月,停药后可能出现排卵。
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具有促黄体激素的作用,于卵泡发育近成熟时给药可促排卵。
4.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适用于丘脑下部分泌不足的无排卵者。应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脉冲间隔90~120分钟,小剂量1~5μg/脉冲,大剂量10~20μg/脉冲,用药17~20天
,或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肌注50μg,连续7~10天。
5.溴隐亭:适用于无排卵伴有高泌乳素血症者。
慎用促排卵药
以克罗米芬为代表的促排卵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一般治疗女性患者因不排卵而造成的不孕症。但使用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十分明显,卵巢在药物的刺激下不断排卵,容易造成女性月经不调、卵巢早衰,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少数人则会罹患卵巢肿瘤。
在临床上医生并不提倡患者随意使用促排卵药物,即使产妇通过药物形成双胞胎或多胞胎,母亲在孕期将承担巨大的风险,容易造成各种产科的合并症,胎儿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偏低、生存能力差等问题。
由于药理作用下的怀孕、生产违反了正常的生理反应,所以医生只在治疗女性患者因不排卵而造成不孕症时才慎重选用。广大育龄妇女应当在医生严格的诊断、指导下,慎服此类药物。
促排卵药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药物,它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确实作出了贡献,但请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万能的
对于女性来说,以下因素会影响受孕:
排卵问题:女性不排卵或者极少排卵。引起的原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提早绝经、荷尔蒙不平衡。
输卵管堵塞:以下是引起输卵管堵塞的最常见原因:性传播感染、子宫内膜移位、盆骨炎症、之前的盆骨手术——如附件炎和腹膜炎。
年龄:卵子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和减低。20岁左右受孕的机会会是30岁的两倍。
子宫问题:如果子宫功能不正常或者有子宫肌瘤,会有碍卵子的的植入。
其他病症:一些病症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包括糖尿病、癫痫症、甲状腺和肠道疾病,都可能会引起早产。
男性
男性不育通常是由于精子问题引起的,包括:精子数量少,活动能力低和精子质量低等;由运动创伤、药物、辐射、药物等引起的炎症;病毒感染;手术后遗症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