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城
| 分类: 散文 |
延川城
也许,你会觉得这座山城有些陌生。它仿佛夹在一条狭窄的山谷里,河流的走向自北而南,两边的大山,倾斜着,一直升到云边的地方。我曾在飞机的窗口俯瞰过,这座城倒像一只展翅的大鹏,向着辽阔的苍穹奋力腾起……
据记载,延川建城有1200多年的历史,然而现在却找不到过去的一座楼阁亭台,只见东峰山头有一座烽火台,西山的山脊上残留着不到300米的一截土城墙,还在有气无力地叙述着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把这里称为“延川”,其得名于一条叫做“秀延河”的河流穿城而过。城西边,文安驿河从拐峁注入;城东边,圪台沟小溪从东峰的山脚下流进;西北角,永坪川河从黑龙关相会。看来,这里虽然有几条水系汇聚在一次。然而,秀延河到此的时候,已经不是一条川道了,山下就是河,河上就是山,的的确确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峡谷了。
在我小的时候,全城没有一座楼房,街道两旁,不是窑洞,就是一些木质结构的瓦房。里边站门市的,也都是一些戴着黑色瓜壳帽和老花镜的老头,人们把这些门市部称作“老汉门市”。窄窄的黄土街头,驴马嘚嘚哒哒的蹄花总会扬起一股又一股的灰尘。整个街道从北到南大约1里路的样子,当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北街里跌倒爬起到南关。”形容它小,也确实小的出奇。城里若进个陌生人,立刻就会被城里的老住户所发觉。特别是县河上,上上下下没有一座桥,我们沟里赶集的人,不操心就被突如其来的山水挡在了对岸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延川城。
说起延川城的变化,在我的记忆里,有三次大的变迁。
第一次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延川在县城中心的河道上修建了延川大桥,西边连着新修的影剧院广场,东边连着圪台沟的一条黄土公路和马家崖砭的村道。这是西岸与东岸的一个伟大连系,正是它消除了两岸祖祖辈辈望而生畏的历史。从此县城扩展到了河东,形成北关、南关、河东三足鼎立的三条短街。县中学是这座城市的制高点,沿着一条350米的陡坡下来,与大街交叉而过。这条坡叫堂坡,一直延伸到影剧院广场,延川人把这个交叉路口叫做“十字街”。因为上边驻扎着延川最高的学府,因此这条坡成了被许多人仰望的坡道。走不上堂坡的人,也许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不言而喻,延川人把这条坡视之为一条神圣的坡道。随之,百货大楼、文化楼、国营食堂楼等等三四层的建筑应运而生。同时,柏油铺了大街,并且延伸到黑龙关大桥的那段马路。到90年代中期,才陆陆续续修建了那条足有5里长的北新街,与老城一连,也算有了一条十里长街。
第二次变化已经到了本世纪初,县城拆除了80年代初期建起的城市中心的影剧院、百货大楼、文化楼、国营食堂、招待所等一大批建筑,新建了1万平方米的延川文化广场,广场西北边建筑了8层高的延川文化艺术中心转角楼,广场南建筑了12层高的延川宾馆。再看广场,山扭河摆的秧歌队进场了,那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刻;会唱歌的喷泉,每天下午也像瑶池身姿一样舞翩跹。贺敬之给“延川文化艺术中心”的题词和沈鹏给“延川宾馆”的题词,一个雄浑大气,一个苍劲有力,都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体现了延川“崇文大气,进取腾飞”的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
与此同时,在210国道的转弯处,那一排齐铮铮的大楼的背后,山坡上突然修建了9排窑洞,层层递进,拾级而上,形成延川最大的窑洞建筑群,被称为“拐峁新村”。让人震撼的是,这时候,铲除了一直挡在延川出口处的那两座50多米高的石圪垯。然后,在拐峁大桥上下两侧覆盖了河道,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大禹广场和环形公园。广场上大禹的塑像栩栩如生,充满了他当年治水的勇气和智慧。公园内修建了城市标志性雕塑,“S”型湾象征黄河乾坤湾,中部“红枣”暗示着红枣之乡,顶部“火箭、天鹅”象征蓬勃向上、志在腾飞的美好前景,与延川城天然的景观如出一撤,总能给人一种“延川在腾飞”感悟或想象。也许,在你还认真阅读其基座上关于延川的碑文时,伫立在拐峁桥头下侧10层的那座高楼,用一种穿透人心的张力,惊动了你沉迷山城的那份安逸。原来,那座叫做“金桥宾馆”的楼顶上,安装一座塔钟,按时的报点让倾城皆知。天一黑,对面东峰山的整个山坡,山体五彩缤纷的光点一闪一闪的,仿佛不是闪耀在山间的密林,而是亮在了你的心间,让你有一种相至恨晚的冲动。
要说县城最大的变化,应该是进入2010年代了,特别是2013年那次百年不遇的雨水灾害后, 县城不少窑洞倒塌,山坡上的窑洞多数成了危房。县上结合棚户区改造的项目,统筹统迁,集中安置,将县城西山的窑洞,以及阳尚沟、石板沟、关家沟、新建沟等等一大片的窑洞,还有河东圪台沟、中湾、刘家湾的窑洞和平房全部拆迁,集中开发了中湾、圪台沟岔、刘家湾三个板块,建成“盛世花园”“滨水绿城”“延川城市广场”三个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群。眼看着城里头的窑洞下岗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眼前顿时浮现出“广厦万顷,楼群横空出世;大道纵横,车流前追后赶”的时代画卷。最让激动的时刻悄然而来,我们的农民兄弟住进了新楼房,和拿工资的干部平起平坐,使县城人口在短短的几年达到了6万余人,城市的喧闹和繁华,在文明的进程里安排的井然有序,沁人心扉。
在延川大桥侧北,聪明的延川人,将秀延河覆盖200多米宽,大约形成了两万平方米的一个广场,似乎把狭窄的山谷也拓宽了。一路之隔,与延川文化广场斜对,每年转灯等大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的确是人们休闲集聚的理想场地。广场上,成了婆姨价和老汉们的乐园,打打牌下下棋弹歌小唱,清早上散步的和太阳赛跑,广场舞动着城市的魅力,一时人们感到延川城有了“川”的感觉。这个广场是以改革开放先锋人物、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路遥的名字冠名的,被称为“路遥广场”。
城凝高原之灵秀,水萦天地之紫气。这些年,延川人民把污水管道和引黄饮水管道都压在了河槽地下;在河边平台种植了花草,修建了人们休闲锻炼的走廊;整个河道上下打起4座拦水钢坝和两座落差观水坝,“高峡出平湖”,不在是神话里的传说。从此,那种“石瀑敲锣鸣水患,东峰点头叹民冤”的现象,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要想领略延川的民俗文化,请你从延川大桥东岸的桥头往南一路徒步,5里长的河堤走廊上,一块块石头栏雕都会开口说话,什么红白喜事、什么秧歌娱乐、什么风土人情、什么民间礼仪,一切山花璀璨的现象,到这里都将一览无余,应有尽有。
与河东南街隔河遥对的秀延南路,更有一番景观令人惊艳,一条凌空的木制走廊从张家湾到秀延河桥纵行了整整5里路,走廊边依次矗立着15米高的80多根高杆,顶端的梅花礼灯造型别致,每个竖杆中间安有变化多端的霓虹灯管,一到夜晚,把整个城市打扮的金光灿灿,分外妖娆,全然不失为一道好看的景致。
春风又绿杨柳岸,山城今日换人间。过境路从张家湾到郭家塔,一路穿山越涧,跨桥过洞,有多少天险变通途。站在南关高架桥上北望,长街纵横南北,广厦鳞次栉比。十几座大桥飞架东西,十几里河堤栏雕柳垂。远处的拐峁山横了过来,站成了一座塔的姿势。然而,站在中湾的高架桥上南眺,又将是一幅不一样的景观,城南出口处几十米的高空,高速公路横空而过。此刻,一颗高悬的心,总在滋生一种飞的感觉。来吧,我在延川城等你!你一定会被这个“望延欲川”的理想境地所折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