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膜拜永宁堡

(2022-05-25 00:38:45)
分类: 散文

膜拜永宁堡

                       觅程

    

2020年5月19日的阳光真好!照亮我心间阴暗的角落。这么多年,心间群山苍茫,没有凸起应有的高度,当然也没有寻觅到如此的照耀……

那一天早晨,一辆从志丹城出发的大巴,一头进周河峡谷,奔驰到北洛河宽阔川道后,依然一路向南。蓦然,一个女孩哇地一声,打破了众人一时的融洽。只见女孩直喊:“看,看……”我们才从车窗里远远的望见,一道山梁向洛河突起一个山咀,连接大山的崾岘处被一条公路齐齐地豁出一道深巷,洛水沿着山寨环绕了一个“Ω”字型大转弯,使山体呈现出一个孤峰独立的形态,其景奇秀,其势险峻,巍然耸立在北洛河畔。啊,那应该就是历朝历代的兵家争战之地,那里应该能找到我陷入迷途的出路。

据《保安县志》(志丹县解放前称保安县)记载:宋代以前其山质为石,酷似楼,上凿有台,而得名“石楼台”。清同治年战乱四起,山寨容纳百姓百余户,以其天险久攻不破,保卫一方百姓,土著者认为“永远安宁”,永宁山因此得名。民国十六年八月,县长贺耀斌在山寨西侧摩崖题刻“洛上奇峰”。

如今这里洛水传情,山峦叠翠。下车遥望,古堡委实像一口锈迹斑斑的古钟。整座山体如一头乌龟驮着沉重的庙宇匍匐前行;也像一艘航行的大船,载着华贵的帆篷徐徐航行。一阵联想,让我穿进历史深邃的隧道,沉浸在岁月浮沉的往事里……顷刻间,刘柏温的始祖刘延庆,从《宋史》尘封已久的书页里走下来,畅谈着当年驻守古堡的荣耀,在与西夏的刀光剑影里,曾有多少累累战功最风光的是击败西夏精锐部队成德军并且活捉了敌军将领,一时间,他和儿子刘光世成了北宋风头最劲的狼角色据史料记载,刘延庆是北宋保安人,保安在今天的陕西志丹县一带。到了第三代,孙子刘尧仁不再跟随祖辈从武,而是修文。这时候的刘家,也随南迁的朝廷一起到了杭州。

淡出遥远的历史。这时候我们动身了,走到古堡前一片红砂石壳,导游说,这儿就是老爷庙的遗址,庙台下边曾经是永宁山高级小学,刘志丹将军曾在这里就读。忽然,耳边仿佛响起风声雨声读书声。此刻,五月的阳光,照在永宁山古寨的峭崖绝壁,让人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我一言不发,久久的默立,一时控制不住怦怦的心跳,“噌”地一下地跪倒在地,面对雄浑的古堡顶礼膜拜。

等我缓过神来,向导已带着团队从东侧上山。他指着山寨与地面连接的天桥说:“到了危急时刻,拆掉天桥,这里便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孤堡,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过了天桥,一眼望去,摩崖上砂砾熠熠生辉,触及着一双双惊愕的眼睛。我们扶着栏杆,沿着石阶或上或下、或进或退在悬崖峭壁上上下下,总是会有意外的惊喜,转个弯一孔石窑跃入眼帘,像捉迷藏一样,再转个弯,脚下的洛河水换了个方向。谁知,有一处几乎是垂直的,像是华山的“鹞子翻身”!峭壁上没有台阶,只有凿出来的一个个窝窝供脚而踩。这时候,必须把力量放在手上,只有抓紧铁链方可挪脚。险处不须看,从此行走如探险,旁边虽设立了铁索栏杆,也觉心慌腿打颤。巍峨的背后,一次次向我们透视着什么。恰恰此刻,山体上石缝间顽强生长的草木,摇一摇身姿,仿佛倾心抚摸着我们急促的呼吸和咚咚的心跳。

蓝天白云下,我们穿过洞,爬过庵。来到刘志丹将军旧居,在那块粘贴着镰刀锤头的红色粗布下,我们一个个举起拳头,领略那场鲜为人知的往事。突然从窑洞悬挂的展板开口讲话:解放前,永宁山寨曾一度成为保安县国民政府驻地。1926年是保安县政府所在地。1929年初,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在永宁山建立了陕北第一个党支部,开始创建陕甘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1935年5月,在永宁山党支部的策动下,保安团一个班武装起义,与游击队以及当地百姓里应外合消灭了反动派,解放了国民党控制的永宁山寨。仰望刘志丹炽热的初心,我们的眼睛也不由的发热。然后站在这所旧居的碣畔处,凭栏俯瞰潺潺的洛水,对这条天然的护城河心生敬意。山崖又是天然的屏障。山下美景尽收眼底,碧水沙滩,绿洲荒丘。河湾里平坦的田地,大约曾是占山为王者粮食的补给。

风来过,雨来过,太阳来过,时间留下了它的指纹,形成了一层层波浪。天然的石崖却似人工修筑的一般。站在山底下的洛河畔仰望,整座古寨镶嵌在山崖。纵观山寨,西侧石洞密集,大约集中为三层,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山寨。上层雄踞突兀的山顶,有真武庙大殿,有角楼,有城墙,有垛口,构成坐北朝南的大院落,军事上易守难攻。中层微向外倾,十分陡峭,庙宇殿角高耸如飞鸟的翅膀高举,被风沙侵蚀的孔洞、沟渠,挺出的坚硬的龙头崖体,都是大自然千年风霜的杰作,庙宇、山洞皆为人类巧夺天工的创造。下层山体上如螺纹般缠绕的横线密布。有一个石洞里,有一漫道沿着台阶路延伸下去,从洞口可看到盆子口大小的河面,能够直接从洛河汲水,这条汲水崖道,大约也可以作为逃生之道。这样孤山与外界相通,水粮有来源,在冷兵器时代不仅不可攻取,连封锁围困都难。这一有利地形,后来被红色政权所看好,山的西侧修筑有志丹洛河川崖寨,曾一度成为保安县红军驻地。山上凿的石屋、石洞就已经形成上百间的庞大规模,整座山寨可容纳千余人在此居住生活。整个山寨可谓天公作美,人工巧凿。

 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1936年的那个,滚滚的北洛河向天庭发出隆重的邀请:于是,毛泽东主席与刘志丹将军,在永宁古堡的山巅上,两双巨大的手掌握在了一起。然后毛主席在永宁古寨小住四十多日,定格了中华民族亘古高度。因此才有了著名陕北民歌的歌词:“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里的盘龙就是指盘绕着永宁山下的洛河,卧龙是指山上酷似卧虎的那块巨石,这首歌就是纪念这段革命故事,歌颂革命领袖毛泽东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红歌。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为了革命的成功挑灯夜战,执棋纵盘,运筹帷幄,一匡天下。后来,电视剧《盘龙卧虎高山顶》就在这里拍摄,能占据这里的人,不言而喻,一定是有眼力的人,有能力的人,有远见的人,有卓识的人。当然从来就不曾有攻不破的堡垒,人心才是最坚固的磐石。

    此行恰逢寨顶修缮,我们没有机会攀爬到山巅,领略那个旷世的高度。其实,永宁古堡并不高,目测也就100多米。说它高,那是精神层面的高度,那是两个巨人革命友谊的高度。那个高度,是我们一生也登攀不到的位置。

然而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山巅,登上去,就会是一个不同的高度。此刻,我想趁现在夜深人静,借李白的月光,登上我的山巅,伸手摘几颗属于自己的星星。

夕阳西下时,回望永宁山寨,青山绿水环抱,周围山岭相连翠绿如环,唯有此山一片通红。残阳如血,山寨似火,河水悠悠绕寨而过,回忆着流不尽的往昔岁月,讲述着绵长而无结局的故事,畅想着以后漫长不可料想的岁月。山寨常在,物是人非,残照衰草,荒凉萧条。面山凭吊,令人滋生出许多“假如”,或惋惜慨叹,或庆幸赞赏,或俯首沉思,或仰面大笑,唯独我怆然而涕下!

成者王侯败者寇,有多少英雄豪杰能改变这一铁的法则从一千多年的沧桑轮回中,这座古堡显然也是屡守屡破。时代更替,社会变迁,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回望古堡,仰望这一精神的高度,我仿佛找到了心间的照耀,找到了陷于迷茫的出路。此刻,念天地之悠悠,我不禁发思古之幽情,反复吟咏着孟浩然的句子: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延川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