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各庄、孙河、金盏的文物古迹

标签:
崔各庄哈岱墓碑孙河科尔可大墓碑金盏唐世墓碑广寿墓碑及娘娘庙北皋观音院及王进泰墓 |
崔各庄、孙河、金盏的文物古迹
现在,朝阳区的乡都叫地区了,为避免混乱,干脆省略了,标题不分“乡”、“镇”、还是“地区”。
我看到在2013年末公布的“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3840中”,崔各庄乡有东辛店娘娘庙、吏部尚书广寿墓、观音院、王进泰墓,孙河乡有后苇沟关帝庙、雷家桥关帝庙,金盏乡未公布。于是前去寻访。






北皋公交站附近的泉辛路费家村,有吏部尚书广寿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西侧临路为诰封广寿碑,东侧院内为广寿神道碑,两通墓碑均为龟趺螭首,碑阳额篆“御赐”,碑文为满汉文。碑阴为大字“光绪十一年(1885)九月二十五日立”。广寿,字绍彭,满州镶黄旗人,咸丰九年(1859)翻译进士。初由散馆改授主事,迁翰林院待讲学士。同治六年(1867)四月,擢詹事府詹事,五月,迁内阁学士。八年(1869)八月,迁理藩院右侍郎。十二年(1873)正月,改刑部右侍郎,十月,署理仓场侍郎。十三年八月,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月,改兵部尚书。光绪七年(1881)十月,改吏部尚书。十年五月,管理藩院。八月八日,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十二日,卒。光绪帝谕曰:“内阁吏部尚书广寿老成练达,学问优长。由翻译翰林荐擢詹事,供职内廷,在弘德殿行走。升授尚书,补总管内务府大臣,宣力有年,克尽厥职。前因患病叠次给假,方期调理就痊,长资倚畀。兹闻溘逝,悼惜殊深,加恩追赠太子少保衔。赏陀罗经被,派贝勒载漪带领侍卫十员,即日前往奠醊。照尚书例赐恤并著赏银一千两,由广储司给发,经理丧事”。
北皋公交站的机场高速路东面,已完成拆迁的原北皋村内,有北皋观音院(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原称菩萨庙,始建于清代,原为北皋村1号院,为村委会办公使用,后作为村里磨房,九十年代被村里出租,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2007年由一张姓居民个人出资,对山门、围墙、正殿、西配殿、东房(新建)进行修缮,于2010年基本完成。北皋村也于2009年拆迁上楼,只剩该庙独矗旷野。该庙现存正殿三间,而进深小于原庙基址,该院原建筑材料于七十年代拆迁挪作他用,现建筑为原村东头关帝庙迁建至此,在原基础上复建。正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五架梁,硬山筒瓦,东西各有耳房两间,现代装修。
北皋村南的仿古建筑后面,河道的北侧有王进泰墓碑(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该碑坐南朝北,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月初一日立。小河改道前,墓地属南皋村,王进泰后人至今仍在该村居住。墓碑龟趺螭首,碑宽1.04米,厚0.40米。满汉合璧,汉、满文各8行,额篆“圣旨”,碑阴无字。赑屃长2.65米,宽1.10米,高1.25米,头部有损。王进泰(1704—1787),镶白旗汉军人。雍正元年(1723)承袭骑都尉,乾隆朝历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天津镇总兵、四川提督、正黄旗汉军都统等,官至杭州将军、署闽浙总督浙江巡抚。曾率军平定大、小金川,主张米多贱买以纾民力。五十一年(1786)以老病致仕。卒谥恭勤。《清实录》记载:“王进泰奉职中外,宣力有年。近因年逾八旬,曾经降旨加恩,准其原品休致,赏给内大臣职衔,给予全俸。俾得优游闲居,并令伊子王柄回京侍养。而王进泰旋即溘逝,殊属可悯。著加恩赏给银五百两,办理丧事,以示优恤老臣之至意。所有应得恤典,著该部查例办给。”王进泰之子王柄,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嘉庆十一年(1806)免,嘉庆十五年(1810)卒。
墓碑由于地处北皋村南侧田野,风雨侵蚀严重。碑身出现风化酥碱现象。在战乱年代,碑身曾遭枪击,现仍留有痕迹。
地铁15号线马泉营站下车,沿香江北路东行,路北侧的丽苑小区内东部,有乾隆年间护军统领哈岱诰封碑、谕祭碑,两碑皆坐西朝东,间距约20米,诰封碑在南,谕祭碑在北。皆为龟趺螭首,碑文右满左汗,碑阳额题“圣旨”,碑阴额无字。
诰封碑碑阳碑文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建旐设旄上将著军容之盛治兵振旅重臣策武库之勋用布纶章懋扬嘉绩尔都统品级办理护军统领事物兼佐领加三级记录四次哈岱果毅夙昭材猷克奋昭止齐而山立俨然旌钺之司整部曲以星罗并作爪牙之士身依日月奉禁旅以周旋气振风云卫周庐而出入宜膺异渥以示崇褒兹以覃恩封尔为光禄大夫於戯军威孔肃久推帷幄之功国典欣逢特贲丝纶之锡钦兹休命益勋良谟制曰树威望于朝家固赖干城之佐采休声于房闺尤须女士之闲特焕纶音用昭恩眷尔都统品级办理护军统领兼佐领哈岱之妻卢氏净以持身勤能主馈风规雍肃鲁无踰梱之言宵旦箴规持最从王之议庆流策府宠溢深闺兹以覃恩封尔为一品夫人於戯鱼轩藻丽识内助之闲昭明鸾诰辉光荷天恩之汪灭承兹显命毋替素
碑阴为落款:乾隆十四年岁次己巳十月初九日立(满汉文)。
谕祭碑的碑文及落款皆在碑阳,碑阴无字。碑阳碑文为:皇帝谕祭病故都统品级办理正白旗护军统领事物镶黄旗满洲哈岱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哈岱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闻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垆庶沐匪躬之报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克歆享
地铁15号线孙河站以南的路西侧院内,有科尔可大墓碑,是2010年6月建设地铁15号线时出土的,现存龟趺螭首石碑一座。碑阳篆额诰封二字,为诰封碑,碑文满汉合璧;碑阴篆额诰封,应为御祭文,碑文满汉合璧。科尔可大墓碑以前至少应为两座,另一座应为墓碑,我有印象在1986年前后有一座龟趺被丢弃在路旁,无碑,旁边就是当时的孙河供销社。我近来查到的资料为:
一、据出生于孙河村并在那里生活了近20个年头、现供职于《朝阳报》的老编辑张礼先生在其《记忆中的两座大石碑》及《古村 古道 古碑》两篇文章中回忆:他儿时经常和小伙伴在那两座庞大的玉石碑上玩耍,“文革”时期,其中一座被毁,光砸就花费了好几天,可见其碑之结实程度。另一座被埋,终于在如今修地铁时重见天日。
二、以上两篇文章提到:据村民记忆,文革期间有一座石碑被村民移走用于修补位于孙河村北的一座石桥。2010年科尔可大墓碑出土后,村干部闻听此事曾派人到石桥去寻找,找了几天也未找到。
关于第二条信息,我在2014年秋季去寻访科尔可大墓碑时,也打听到几乎与此完全相同的信息:据一位在科尔可大墓碑旁的孙河公交站卖饮料的大妈讲,在地铁15号线孙河站以西,机场二高速以北的地域内,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两座王八驮石碑,碑的后面有砖砌地坑。文革中期有一座石碑被移走用于修补通往孙河村的石桥,王八被扔在路边的绿地内,周边都是垃圾,后来王八“跑了”。另一座王八驮石碑被人埋存,现已出土。
总的来说:科尔可大墓碑现存有一碑一龟趺,另一座龟趺很可能仍被埋在地铁15号线孙河站附近,石碑到底是被砸碎现已不存了,还是移走用于修补通往孙河村的石桥了,仍有待新的发掘(我为此又一次去往已完成拆迁的孙河村,在地铁15号线孙河站的北侧找到了石桥,但未发现石碑)。
孙河乡康营村现已全部拆迁,建成了康营家园住宅区。村内原有康营清真寺,是一座古建筑。但随着康营家园住宅区的建设,已被拆除不存了,在康营家园住宅区的西南角附近另建新建筑,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后苇沟关帝庙(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据我看到朝阳文委网站上的介绍:位于朝阳区孙河乡后苇沟村西南侧,始建于清代。关帝庙坐北朝南,现存有山门一间,东西配殿各三间,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大式硬山调大脊筒瓦建筑,东西山墙各有三国人物故事壁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应为清末民国绘制。该庙周围被民居包围,庙东侧有鱼塘,塘边有卧地石碑,山门前有四株古槐。2009年,结合该村开发建设,开发单位出资对该庙进行了整体修缮。
我从后苇沟环岛东行百余米,有一家汽车修理厂,厂长告诉我:后苇沟关帝庙就在修理厂东面200余米的地方,已经在2012年被拆除了。我沿着小路东行,只有一片施工工地,未看到古建筑,还特意找了一下“山门前的四株古槐”,但也没看到。估计是将要另行择址,移位复建。
孙河乡雷家桥村中部,有雷家桥关帝庙(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我曾在“来广营、望京及附近的文物古迹”一文中写出过,现为了完整重新写出)。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又称雷家桥家庙。该庙坐北朝南,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七架梁带前后廊,硬山箍头脊筒瓦,又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配殿各三间,进深两间,硬山灰梗瓦,五架梁。山门及东西倒座房各三间,古柏两棵。正殿地面残损严重,槛墙砖酥碱严重,门窗缺失60%,椽子、望板糟朽50%,院内杂草丛生,屋面瓦残损严重,后檐屋面坍塌30%,大木构架歪闪。东西耳房已全部倒塌,只存地基。东配殿倒塌,只存两侧山墙;西配殿倒塌一间,存两间,梁架走闪。东倒座房墙面全部改造为红机砖墙,西倒座房倒塌两间,仅存一间,墙体梁架走闪。
该寺原为村委会使用,村委会迁出后改为村中磨坊。由于年久失修,房屋自然损毁严重,部分房屋自然倒塌,仅存建筑成危房。
金盏乡的金盏西村北,河岸南侧,有一座新建的石塔,远远的看去还真像是古迹,但据村民告我,那其实纯粹是新建的。
温榆河金河湾西岸的一座私人院内有辽代经幢,上刻辽天庆元年(1259)记文,2011年金盏乡金盏村温榆河金河湾西岸出土。幢身为六棱形,据考证,上刻汉文、梵文、契丹文等多种文字经咒。字迹漫漶不清,多无法辨识。原基座、宝盖缺失,后补配。这处古迹我未能进入,未看到,图片摘自网上。
长店村西南原有理恪郡王园寝,即南宫,是一座王爷坟,南宫碑即为理恪郡王墓碑。和硕理郡王:初封者为康熙帝次子胤礽,后胤礽次子弘晳曾晋亲王爵,理恪郡王弘㬙:允礽十子,谥号恪,1739年—1780年。我看到1993年出版的《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介绍,尚存古松一株,枝繁叶茂,树龄已逾数百年。但我去长店村时,村民告我:古松早已不存了,倒是南宫碑以及一座龟趺至今尚存,被村民埋存于南宫的原址内。
特别说明:不知何故,崔各庄乡马泉营村的护军统领哈岱墓碑,孙河乡孙河村的科尔可大墓碑,以及金盏乡长店村的唐世墓碑,这三处文物在2013年末公布的“北京不可移动文物目录3840中”,均未公布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但其现状均完好地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