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旺镇的文物古迹

标签:
韩家川及冷泉村田家家庙及关帝庙永丰屯、大牛房关帝庙唐家岭关帝庙及观音庵南羊坊南庙 |
西北旺镇的文物古迹
这篇文章介绍西北旺镇的文物古迹。
乘公交375韩家川村站下车,南行转向西进入韩家川村,村内东西向主街的北侧一条小巷内,有韩家川东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原称菩萨庙。现仅存坐北朝南的正殿三间。屋面已被改建为现代板瓦。殿前有庙碑两块。现为村文化活动中心。
继续西行,村西部的一个院内,有韩家川西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原称老爷庙。现存坐北朝南的硬山筒瓦大脊正殿三间,前出廊,柁梁上有彩绘。院内堆放杂物,破烂不堪。院内有古柏一株,约有600-700年。
乘公交328冷泉村站下车西行(或330、633、651等屯佃大桥下车南行),去往冷泉村村委会,村委会后院内有福泉寺(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原为四合结构,现仅存硬山大脊正殿三间,脊上有雕花砖饰和螭吻,殿前有古槐一株,为一级保护古树。
.
村委会西侧稍北行,一条东西向路的北侧有冷泉村关帝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初,坐北朝南,三合布局,正殿三开间,硬山调大脊,东西配殿各三间已改为现代形制,正殿前有一棵一级古柏(已枯死),柏树中长出一棵榆树,形成奇特的“古柏抱榆”景观。关帝庙一直作为村委会办公用房使用。冷泉村得名的“冷泉”,原址位于关帝庙正南约30米处,现已填埋。
从冷泉村村委会西侧的路一直南行转向西,去往南羊坊村,村南路西侧的坡地上,有南羊坊南庙(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原称观音庙。坐西朝东,现存正殿三间,前出廊,大木彩绘尚存。院内北配殿基址尚存。
南羊坊村原有龙王庙及五道庙,早已拆除不存。
南羊坊村东南的山坡上,原有天光寺,如今寺已不存,仅存遗址,遗址附近有一座古塔至今仍存,保存尚好。为一座青石基座砖砌覆钵式砖塔。天光寺遗址及天光寺塔目前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普查登记项目。从冷泉村龙泉驾校东面的沥青路一直向南向上也可以到达。
乘公交438、333外环以及运通123圆清路南口站下车,路东侧的“西山一号院”楼盘南侧路的南侧院内,有田家家庙(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此地属于马连洼街道办事处,可以顺便看一下。为硬山筒瓦卷棚顶大殿三间,保存尚可,其余附属建筑均已无存。田姓富户原为开当铺的,被称为“东家”,该村地名因此演化成为“东村”,即拆迁前的西北旺东村。田家家庙原为老爷庙,庙内有过制造祭祀用香的作坊,解放后作为派出所至1960年,1972年在此建西北旺文百制品厂,现为外地务工人员居住使用。
“西山一号院”楼盘路西侧的西北旺妙儿山(古称官山)上,有西北旺妙儿山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原称西北旺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重修,建国后曾由西北旺小学使用。现为村文化活动中心。关帝庙两进院,山门中为歇山顶门楼,左右各一卷棚顶随墙门。前院有前殿三间,硬山大式清水脊,前出廊,为关帝殿,左右为钟、鼓亭。东西配殿各三间,院内有一株已枯死的古柏及一通道光年间的重修功德碑,碑阳额题:万古不朽;碑阴额题:因果不眛。后院进深较小,有后殿三间,硬山筒瓦卷棚顶,为娘娘殿,左右耳房各二。东西配殿各一间,院内有古槐一株。
乘公交438路至终点站永丰站,沿路南行去往永丰屯村南的香岩寺(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原称香喦寺,俗称香粉寺,明代时称弥勒院,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建后改为香岩寺。寺坐西朝东,原有殿五进,文革期间仅存两层大殿,曾为永丰屯中、小学占用。山门前原有戏台一座,建上庄水库时被拆除。山门殿共有三座石拱券门,所用石料,精雕细刻组成各种图案,如麒麟瑞兽,儒家人物,花草珍禽。后山门殿被拆除,所剩石雕堆于院内,现已于2006年重建,并在寺院东端的路旁新建了一座石牌坊。重建后的香岩寺共有三进院落、四进殿宇。分别为山门殿(为歇山式石券门,第一进院内有钟、鼓楼)、前殿(为歇山式石券门过殿,两侧有哼哈二将)、中殿(为硬山式天王殿,中供弥勒佛及韦驮像,两侧为四大天王)、后殿(为硬山式,前有月台,前出廊,供释祖)。前殿前左右两侧有古石碑两通。左侧碑碑阳为满文,碑阴字漫漶不清;右侧碑应该是放反了,目前碑阳为小字功德碑记,碑阴额题“御制碑文”,碑文为大字康熙五十九年重修碑记。各院内两侧均有配殿。
从公交永丰站沿路北行转向东(或乘438公交丰润中路站下车),北行去往大牛房小学,小学的东北侧,一片已完成拆迁即将建设的空地内,有大牛房关帝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嘉庆年间,但后来残破、坍塌。现在的庙是第三次复建的结果,由大队出资修建的。拆迁前为村老年活动中心。坐北朝南,正殿三间,硬山筒瓦清水脊,东西耳房各二,东西配殿各三间,硬山筒瓦卷棚顶。院内有二级保护古柏一株。山门内东侧矗立着一根高大的旗杆,有“京北第一杆”之称,由香杉木做成,用四块花岗岩夹杆石立于砖砌台基上,高约15米。
乘公交642、447路唐家岭新城下车,南行300米转向东,沿土井村东路东行约900米去往新建成的唐家岭公园,公园的北门入口处,有唐家岭关帝庙(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村民称西庙,曾为村委会办公地。依地势坐西南朝东北,为原址复建的二进四合院,山门三间在倒座房的正中,中有新复建的垂花门,正殿三间、耳房各一,两侧配殿各三间。
唐家岭关帝庙的对面,原有唐家岭小学观音庵(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又称北庙,原供观音菩萨,我去时未能看到。一位老人告我:唐家岭小学共有三代位置:第一代在原观音庵,在原唐家岭中街的北头路东,路西即为关帝庙。现原址复建的关帝庙对面是原址复建的观音庵影壁,影壁北侧有广场,广场北侧即为原观音庵,1963年改建为小学。第二代小学为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将观音庵拆除,在原村东部新建四排平房以及操场的校址(我去时尚未拆除)。第三代唐家岭小学是随着2010年唐家岭地区整体腾退改造工程的实施,在唐家岭新城新建的现代化学校。老人认为:唐家岭小学观音庵既然已公布为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估计最可能是要在第二代小学的位置上拆除小学,按原规制移位复建观音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