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四、五环路附近的文物古迹

标签:
西南四环西南五环花乡乡新村街道文物古迹 |
西南四、五环路附近的文物古迹
这篇文章,介绍西南四、五环路附近的几处文物古迹。
从西四环南路的看丹桥,向西沿看丹路去往看丹村,约600余米过铁路隧道后,继续向西近
400米的路南侧,有看丹药王庙(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坐东朝西的两进院落,现存山门殿、前院内的南北配殿(北配殿仅存遗址)及前殿、后院内的南北配殿及后殿,以及南跨院。山门殿为普济殿,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后殿为三皇殿(供奉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和太昊伏羲氏)。始建于明代,是为纪念唐代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而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修(很难想象:1937年近在咫尺的卢沟桥已经点燃了抗日的战火,而这里仍在修庙)。前院内现存方趺螭首(额题“万古流芳”,立于乾隆十八年)及龟趺方首(额题“攒香圣会”,立于大清道光五年)石碑各一通,后院内现存方趺方首(额题“献供老会”,立于大清嘉庆十五年)及龟趺螭首(额篆“万古流芳”,立碑年代看不清)石碑各一通,另外在南跨院西侧还有残碑若干。
从看丹药王庙向西转向南,沿看丹南路去往榆树庄公园,目前是从公园西门进入,在那座高约 50米的仿古木塔的东南侧甬路边,有石雕艺术展廊,露天展出有近百件陵墓石刻以及残碑、石翁仲以及铁炮等(其中的两处站立的石翁仲明显是江南风格),这些展品是从不同地方集中起来放在这里展出的。这里是丰台区继东管头村丰台碑林、长辛店镇吕村连山岗以外的第三处石刻文物集中展区。
.
从榆树庄公园一直向南,去往北天堂村西南的大王庙(中间穿过段庄村、东老庄村及永和庄村等几个村子以及几座铁路涵洞,很不易找到。其实就在北天堂村西的五环路外侧,东侧紧邻五环路,西侧为永定河左堤路,北侧为地铁房山线,个人认为:去北天堂大王庙最好的路线,是从卢沟桥附近沿永定河左堤路一直向东南,过地铁房山线后,在去往北天堂村的三岔口处向东,下坡即到)。
大王庙(为丰台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光绪17年(1891年),位于北天堂村西南永定河左堤外坡下,是为纪念1890年永定河河堤决口堵堤成功而修建的。大王庙是永定河上现存的惟一一座治水庙,是一座祈求治水平安与驻扎防洪人员合二为一的建筑。总面积132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82平方米,坐北朝南,包括院门、山门殿、前殿、后殿,以及东西配殿、东西庑殿和东西耳房。此庙民国初年曾做过私塾、学堂、小学。1958年大王庙主殿被拆除后,先后成为食堂、医务室、供销社仓库,后被废弃。1989年出版的《北京名胜古迹词典》一书中,介绍的大王庙是指卢沟桥城西街的那座岱王庙,不是这里。估计因当时这里尚未重建。1993年,业余研究永定河历史40多年的刘路菲不经意间发现大王庙遗址,对永定河的痴爱使他与这座久已废弃的寺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整整十年的史料收集,遍访知情人,几经呼吁,2003 年 6 月终于使这座被人遗忘的历史建筑得到原址重建,2004竣工。并刻碑为记。
院门为四柱三间木牌楼一座,额题“山河永定”,院门内有一排西房,为道士居住及办公用房,向北经过放生莲池,山门殿前东侧有一棵二级古槐以及一座古井。山门殿边有两个随墙门,是专门方便河兵出入和运送防汛材料之用。山门殿悬匾“大王庙”,内有匾一块,题字“神灵护佑,化险为夷”;殿西墙内原立一石碑,碑名为“北上二号漫口合龙”,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官员无一人旷职、民工无一人旷工”的治水盛况,为青石质,方趺方首,额题“万古流芳”,立于大清光绪十七年。前殿悬匾“大王殿”,内有光绪题“金堤永固” 大匾,两侧无耳房,院内西为关帝殿,东为文昌殿;后殿悬匾“龙王殿”,内挂慈禧太后题“永佑安谰”大匾,两侧有耳房各二,院内西为三星殿,东为慈航殿。中轴线上三大建筑皆为硬山筒瓦大脊,耳房及配殿均为卷棚顶。
1924年,永定河再次出现水灾,冯玉祥将军奉命抢险,修建了著名的“冯公堤”。当时修建“冯公堤”时,冯玉祥将军和他的士兵们就住在大王庙里,现在这里还存放着“冯检阅史德政万年”的石碑,为汉白玉质,方趺螭首,额题“永垂不朽”,立于中华民国十四年。
随后,张作霖奉命来此运送防汛物资,为了运送物资方便,张作霖下令在大王庙的边上修建了一条路,永定河河务局局长孔祥榕于1925年1月在大王庙里立“振威军张总司令以公代赈修路碑”,亦为汉白玉质,方趺螭首,额题“永垂不朽”,立于中华民国十四年。碑原来立在大王庙西侧路旁,解放初期因群众痛恨张作霖的罪恶把碑推到。后来几次修路,石碑被移动位置,最终被埋入地下。1992年7月找到碑座。1993年7月的一天,大雨后村民刘宝光到村西大堤寻碑,突然见到被大雨冲出的碑身一角……乡和村的领导很快组织人力挖掘碑身,将石碑运至大王庙前。2004年重修大王庙后,这座石碑被移至庙后碑林。
目前上述三块石碑都立在后院的碑林中,从院子西侧向北经过新建的卢沟桥诗廊可以到达。除此之外,碑林中还有一块“郎世宁钦准碑”,为方首青白石质(碑座为近年新配的),额题“钦赐”,立于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关于这块碑,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永定河畔买地惹是非
大王庙里遗留圣旨碑
北天堂村,因清代曾有北天主教堂而得名。此村距南苑不远,常去南苑的郎世宁于乾隆十五年从村民蔡永福手里购买了一些农田和生长芦苇的河滩地,想靠收取地租和卖芦苇所得来贴补生活费用。不料,蔡永福经手转卖的农田是官府分配给旗人的旗地,法律规定不准买卖,对违者要依法治罪并撤消交易。乾隆皇帝赦免了郎世宁的“罪行”,并颁发圣旨说,郎世宁是西洋远人,不懂中国规矩,况且他定居京城,也需要谋求生计,此次所买地产无需退还,但是下不为例。郎世宁将这篇圣旨摘录刻成石碑,立在买到的农田地头,以纪念皇帝的恩典,同时也以此证明自己对这片地产的合法权利。这块石碑现存于大王庙。紧傍着大王庙东墙的西五环南路,从北天堂村的村口通过。年老的村民说,当年郎世宁购买的田地,就在村口路基的下面。
.
从大王庙门前向东穿过正在拆迁中的北天堂村,向南转向东穿过两座铁路涵洞后,转向东北,去往大堡台汉墓。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一万八千平方米。博物馆由大葆台一号墓室复原陈列、大葆台一号墓殉葬车马陈列、大葆台汉车复原陈列和大葆台一、二号墓出土随葬器物陈列4部分成。东西两共有两座墓葬,东为1号墓,墓主应为西汉广阳顷王刘建,西侧2号墓主为其妻(挖掘后未复原)。在墓室的内回廊外侧,用一圈长0.9米截面10厘米见方的柏木条横向排列全部朝向墓室中心,共用柏木条约15880根,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黄肠题凑”。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也是世界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黄肠题凑”墓。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的原址上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汉墓遗址。另外,在汉墓的西侧有金代建筑遗址和一口砖井,井口直径一点四米,井深约十米,井壁用17ⅹ15厘米素面青砖以三铺一立方式磨缝砌成。据《析津志》记载,此处遗址可能是金章宗妃“李氏避暑之台”。
从大堡台回家的路上,在丰台东路刘家村90号附近的路北侧临街,看到有一座二郎庙。目前是一座翻建的三合院,有门楼、正房及东西厢房。不知这里是否是丰台区普查登记文物。
在南三环万柳桥以南路东,原有清初铁帽王郑亲王家族墓,一般称为右安门外郑王坟。郑亲王家族中的第五位雅布以及第八位德沛均葬于此地(当时郑亲王家族称为简亲王),现在原地已经废毁了。只有雅布的龟趺螭首石碑,在2000年左右被丰台区文物部门移至长辛店吕村连山岗的石刻文物园中。这是我从网友“尚古士”的文章中摘出的雅布墓碑照片。
至网友尚古士、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