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有孔铜钱
有孔铜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01
  • 关注人气:4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2012-04-16 08:57:38)
标签:

额克锡纳墓

觉罗公墓

席哈纳墓及増海墓

南磨房关王庙

御祭严泰碑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我曾在“通惠河沿线的文物古迹”一文中,写过附近的多处文物古迹。现在,随着认识的进一步深刻,觉得有必要增加一些,于是,将原文拆成两篇,以广渠路为界,以北的不变,以南的改为此文。

东四环中路与广渠路相交的大郊亭桥,桥南约百米路东侧的汽修厂正门内,有觉罗公(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碑阳额篆“诰命”,碑文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四日满汉文诰命;碑阴亦有篆字题额“民觉罗公墓表”,碑文为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初三内侄阿金为姑父觉罗公(法礼)撰写的墓表。从碑阴文字可以读出,法礼为豫亲王府长史。碑下水盘尚存,应该是原址。觉罗公墓表碑是朝阳区现存200余通石碑中唯一的一通墓表碑。这是我查到的碑阳碑文: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磐石天宗端賴精勤之佐屏藩王室允資練達之才念乃嘉猷用章錫命爾王府長史加三級法禮強幹有為樸誠自植居官克敬早侍從於綠車任事惟能久羽儀於朱邸適逢慶典宜沐殊榮茲以覃恩特授爾階光祿大夫錫之誥命於戲賁絲綸而錫爵寵澤無私殫夙夜以抒猷靖共有位益宣後効勿替前休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沿广渠路向东1.5公里,路南的广渠东路6号院(北京市物资储运总公司百子湾公司即北京恒物物流公司)院内中部的西墙上,有额克锡纳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朝阳区地上文物保护项目一览”中称为“礼部员外郎碑”,实际礼部员外郎傅成额仅是祭祀的官员。额篆“诰封”,碑文正面是额克锡纳诰封、谕祭、墓碑碑文,同时还记载了这座碑是康熙年间地震倒塌后复立的;碑阴是其子官职承袭的内容。现仅有驮龙碑一方及青石素面基础。碑的另一面在西侧的另一个大院(住总钢结构大华公司)的东墙。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广渠路朝阳半壁店路口向南,沿高碑店路去往马坊寺村北的古塔公园(正门在高碑店路的东侧),有一座高大的铜质观音像,高约33,远观之金光闪闪,赫然在目。古塔在观音像南侧的另一个园区内,是一座密檐式砖塔,称为“十方诸佛宝塔”(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高27.13(从古塔公园门前向南转向东,沿一条沥青路即古塔北路可直接到达)。塔的周围共有五块石碑(南侧两块,北侧三块),塔的南侧原有延寿寺,现已废毁,南端绿地内尚存一块“重修古刹延寿寺碑”。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2014年,我又一次去古塔公园,园内多了一块墓碑,是吴纳哈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是从朝阳区安贞桥以北路东侧的原北京第三机床厂迁移过来的,目前碑文无法看到,只能看到“吴纳哈”三个字,可以确认。关于吴纳哈墓墓址,有关资料显示,原在安定门外皇姑坟。这位皇姑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七女固伦端献公主,孝庄文皇后所生,顺治二年正月下嫁,五年二月薨世,年仅16岁。固伦端献公主墓地相当于原北京地毯二厂,称为皇姑坟。吴纳哈墓地确切位置在皇姑坟以北,原小营砖瓦厂院内。墓地建筑久已不存,至解放初仅存墓碑。后砖瓦厂圈入北京第三机床厂,幸存的墓碑一直存放在该厂院内,2012年-2013年因机床厂搬迁,吴纳哈墓碑由朝阳区文物部门运至古塔公园。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马房寺村内的西北部,有马房寺关帝庙(白氏家庙),是坐西朝东的,现仅存大殿三间,摇摇欲坠,南侧山墙已倒塌,北侧房顶已露天。大殿山墙尖仍存留光绪时期的壁画四幅,柁木檩件上还存留有沥粉贴金的彩绘若干。朝阳区文物管理部门曾准备将该庙和现只存遗址的王四营关帝庙(位于观音堂村东侧路边)移建至古塔公园内,因奥运会而搁浅至今。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古塔北路继续向东,约1000到达东五环路转向南,即为五方桥,桥的东北角向北200余米,有清代肃慎亲王敬敏墓(为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碑楼、东西朝房、宫门、东西配殿、正殿及后院尚存,均已修复,宝顶已不存。院内宫门的后面有一块卧地的高大的龟趺螭首碑(碑文朝下,看不到文字),是“重修朝阳门石道碑”,是从三间房乡被人偷走追回后暂放于此的。关于肃慎亲王敬敏墓,我已另写一篇关于“肃亲王家族墓”的文章,可参照。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在五方桥东南1.5公里的豆各庄地区办事处豆各庄村内,有张义祠堂(为朝阳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座北朝南两进四合院式建筑(说是四合院式建筑,实际与标准四合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四合院,建筑之间或有连廊,或与院墙是相接的。而这里,正门开在倒座房的正中,只有三间倒座房与院墙相接,其余前院、后院的主殿、配殿均不与院墙相接也无连廊以及山墙上的廊门,是四面临空的,而且正房两侧均无耳房,是一块小空地。东、西围墙与配殿之间,以及北围墙与后殿之间,均有约两米的间距)。由南向北依次是:广亮大门左右为倒座值房共三间;门前左右置汉白玉上马石一对;大门左右各设随墙旁门;前院、后院格局完全相同,均为正殿五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磨砖对缝,硬山筒瓦卷棚顶,正殿及配殿均前出廊且山墙无廊门。祠堂正门是中为广亮大门的倒座房三间,大式硬山筒瓦箍头脊,苏式彩画带雀替,内外各有六级五步台阶。门前原有影壁一座,雕有精美砖雕,四周院墙墙砖都是仿城墙砖烧制的。院墙外原为坟地,祠堂西侧院原为关帝庙、东侧原为阳宅(客房)。现在,砖雕影壁及院墙外的关帝庙、阳宅均毁坏无存。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张义祠堂向东,经万科青青家园,继续向东去往黑庄户乡万子营村,村西的绿地内,原有肃恪亲王华丰墓的驮龙碑及赑屃,现已被盗走,只剩下一个基座,这是网友“石仪天下”的照片。我已另写一篇关于“肃亲王家族墓”的文章,可参照。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村内有万子营清真寺(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该寺始建于清代,尚存正殿、北配房及耳房,有古井一眼,近年先后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重建,是坐西朝东的。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在王四营桥西南的北焦医院院内那一大片杨树林的西南角,有盛京将军宗室增海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额题“圣旨”,为龟趺螭首石碑,碑文至今清晰,我未看到水盘。盛京将军增海,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穆尔哈齐第十子辅国恪僖公喇世塔之后裔,属于左翼远支宗室正蓝旗第十二族。增海相当于“弘”字辈,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三月授广州将军,三十四年十一月任理藩院尚书,三十五年七月任黑龙江将军,三十七年六月调任盛京(今沈阳)将军,三十八年五月十一日卒,终年55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果。增海墓在原双家坟村(现已并入原东燕窝村,改名双合村)北,占地80亩。坟地不是正南正北,有些东北偏西南。碑立于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初十日,原来的坟地外边栽有杨树、柳树,里边植有松柏树,以红黄柏为主,直径一尺许,驮龙碑的北面是增海的三合土宝顶,高四米,宝顶东南还有小宝顶一座。目前只剩下驮龙碑一座,保存较好,龟趺的石材有天然层理,让人看着有些不舒服,头部与一般的龟趺有些不同,给人以“方吻龟”的感觉,口、舌部没有镂空。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从增海墓碑向南进入那家金属结构厂院内,向东转向南出南门,沿沥青路向东几十米,路南侧的一个院内,有席哈纳墓(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为席哈纳墓碑以及席哈纳与妻黑什里氏诰封碑。两碑相距10,站在院外路北侧即可看到。院内现在只有席哈纳墓的驮龙碑两座,未见水盘,只是几块青石垫底,其余皆不存。可惜只剩这两块石碑。其实席哈纳墓碑与增海墓碑相距只有 200余米。清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席哈纳,亦译为锡哈纳,属于讷殷地方的富察氏。隶属于满洲镶白旗,举人出身。康熙四十年十月至四十一年九月任礼部尚书,尔后为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四十二年四月十八日诰授光禄大夫,其妻封一品夫人。康熙四十七年卒。席哈纳墓是坐南朝北的倒座坟,当初占地八亩。除席哈纳的三合土坟外,其子孙的坟头呈八字形排列,一边有六、七座土坟。坟的南侧是两米多高,长达三十米的大山子一座。坟地西北有槐树一株,直径二尺,西南也有槐树一株,直径四尺。坟地东南有杜梨一棵,直径一尺左右。坟地北侧是两统驮龙碑,皆为龟趺螭首。东边的为席哈纳墓碑,额篆“皇清”,碑文仅题“诰授光禄大夫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二级哈纳席公之墓”,未见别的内容。估计席哈纳晚年卷入的当时的政治风波,立好的碑,没有赐谥和御祭;西边是席哈纳与妻黑什里氏(赫舍里氏)康熙四十二年三月十八日诰封碑,据我看到的应该是碑额无字,碑阴亦无字。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回到东四环路四方桥,桥的东北角的绿地内,有南磨房关王庙(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建筑很新,是2006年从原楼梓庄村内迁建到这里的。当地居民告诉我:这里就应该称为关王庙,说明这座庙的历史之久远,关羽是从明万历22年(1594年)以后才被称为关帝的,文物部门以前称关帝庙是未经考证的。庙内有老壁画,所绘的是关公一生典型的故事,这幅是“辕门射戟”。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在楼梓庄关帝庙以东约400的南磨房地区心连心广场(即南磨房乡党员活动中心,位于厚俸桥的西北角)院内,有一座硬山大脊四合房的院子,当地居民告诉我:那纯粹是新建的办公展览用房,与文物古迹没有任何关系。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在东四环路窑洼湖桥的东南,南磨房乡原窑洼公园,有御祭严泰碑(为朝阳区普查登记文物),额篆“谕祭”,文中有“严泰”字样,碑下的土地中有赑屃(只露头顶,是坐南朝北的)。从四方桥北面的工大桥向北约400,路东侧有一东西向的小河(东南郊灌渠),其对面四环路西侧即为燕莎奥特莱斯商城,小河在商城北侧东西向穿过四环路,四环路东侧小河北侧的绿地树林内即是。此碑原位于南磨房乡潘道庙村,2000年以后移至此。这是我查到的碑文: 

康熙叁拾肆年伍月拾壹日遣禮部郎中加三級舒圖祭文皇帝諭祭甘肅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八級嚴泰之靈曰鞠躬盡瘁臣子之芳踪卹死報勤國家之盛典爾嚴泰性行純良才能稱職服官年久著有勤勞方冀遐齡忽聞奄逝朕用悼焉特頒祭葬以慰幽魂嗚呼寵錫重壚庶沐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榮爾如有知尚克歆享康熙三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立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京沈高速(现京哈G1)沿线的文物古迹


看完这些就可以返回城里,带着丰硕的成果结束一天的访古之旅了。

 

(本文的部分内容,参照了网友“石仪天下”老师的博文,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