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一个具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三)

(2010-07-08 09:32:52)
标签:

教育

育儿

共情

情境

麦基

你也可以帮助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在现实基础上来了解自己的情感。“想想明天会怎样”这个游戏能让孩子去想象真实的情境,体会他们的感受。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明天你的足球队输了,你怎么想?”或者:“要是你连续好几次忘交午餐费,老师会生气吗?”这样会帮助孩子们去接受那些他们本身想逃避的情绪。

尽管在这个年纪有些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察觉别人的情绪了,但是,准确体会别人情感的共情能力却要在8~14岁期间才能真正培养出来。重要的是,要在孩子对自身情感还没有作出判断的情况下,让他说出他是如何来考虑某一情境下他的玩伴和兄弟的感受的。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于别人情感的理解,尽管这其中会显现出孩子性格中不那么讨人喜欢的方面。

举个例子来说,午饭后碗碟也洗干净了,你和8岁的孩子坐在一起闲聊。这时,孩子可能会跟你分享一些发生在运动场上的趣事,兴高采烈地跟你说她和朋友如何取笑学校里新来的女孩麦基的跳绳姿势。

“你想,麦基看到你们偷偷笑她会怎么想?”你可以这样问她(注意,千万不要这样说,“你们这些女孩子真不应该让麦基有那么糟糕的感受”,你自己先下判断会让谈话无法继续)。

你女儿可能会这样回答:“哦,我觉得她并不在意。”

“为什么?”

“因为即便我们嘲笑她,我们还是让她跟我们一块儿跳。”

知道吗?你女儿可能是对的。但你可以抛给她这样一个问题:“宝贝儿,你认为麦基是想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呢,还是想被你们所有人取笑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她在当时的情景下去体会麦基的感受。

如果你的女儿回答说:“哦,我想她不喜欢我们笑话她,但是,她想成为我们的一员,所以,她就忍了。”这样,你又帮助女儿向共情迈近了一步。将来,即使她知道嘲弄会带来短暂的快感和满足,她也不会去嘲弄别人了。即便是具备了最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也要在8~10岁,或是更大一些才能真正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双重情感,一是他自身的感受,一是他想要的感受,并以此作为他们对待别人的行为标准。

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8岁孩子,在电视上看到那些海啸中幸存的人们时,他会深受感动,我们应该适时地鼓励他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和朋友从海浪中逃脱出来,或是跟随他们的村民寻找食物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境。这会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来寻求救助。我们应该经常跟青少年对话,重点围绕那些饱受饥饿困扰的国家的国民生存状态,遭受不公平监禁、不允许妇女上学的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现状等。而诸如《杀死一只知更鸟》、《安妮日记》、《雾都孤儿》一类的书,也会引发关于社会不公和阶层歧视的激烈讨论,这些话题为共情开辟了新的渠道。

 

 内容来源:《孩子有这10大品质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