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罗店镇(1)上海宝山寺新貌~唐韵古刹~宝山福地

标签:
旅游 |
分类: 杨浦宝山嘉定崇明区 |
在游客纷纷涌向人流密集的旅游景点的当今,我更喜欢寻找郊区景点成熟而游客不多的地方观赏、游览。
宝山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据载:宝山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2005年5月,为配合罗店老镇的改造,宝山寺移地重建工程正式奠基。历经五年多的精心打造,如今,一座厚重古朴的唐韵宝刹已经屹立在练祁河畔,建筑的完美、造像的庄严,堪称唐韵古刹,宝山福地。
新寺院采用传统伽蓝纵轴式布局,为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以非洲红花梨纯木榫卯构造,结构严谨,古朴大方。寺院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规模居沪上佛教寺院之首。
宝山寺简介
上海宝山寺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一五一
一年),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为配合罗店老镇的改造,于二〇〇五年五月开始移地重建。历经五年多的精心打造,重建工程于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份竣工。新的宝山寺采用传统伽蓝纵轴式布局,为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以非洲红花梨纯木榫卯构造,结构严谨,古朴厚重。寺院总建筑面积约一万二千平方米,规模居沪上佛教寺院之首。其中宗教核心区占地二十亩,山门、广场用地十六亩。另外还将规划建设占地三十亩的配套园林,其中建筑同样采用非洲红花梨纯木结构。
宝山寺原名“玉皇宫”,系由罗店士绅唐月轩舍其私人宅第而成,历史上曾几经兴废。1988年开始恢复道场,并更名为“梵王宫”,后又更名为“宝山净寺”。2002年10月,经宝山区宗教办批准,更名为“宝山寺”。
进入山门,顿感唐韵古风扑面而来。沿莲花池上的拱桥拾级而上,看到的是巍峨的天王殿、钟鼓楼和高耸的花岗岩经幢,东西连廊回转,幻若梦回大唐。
莲花之池,莲花就是莲华植物名,印度共有四种的莲华,即优钵罗华,拘物头华,波头摩华,芬陀利华,亦即青黄赤白四种颜色的莲华,通常所说的莲华,是指芬陀利白莲华。莲华出淤泥而不染,佛教界以莲华代表清净,花果同时显莲花,花开见佛之说。
沿莲花池上的拱桥拾级而上,看到的是巍峨的天王殿、钟鼓楼和高耸的花岗岩经幢;
天王殿
山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供奉天冠弥勒菩萨,后供奉韦驮菩萨,左右为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为释迦牟尼佛座下大弟子之一,佛经记载其将继释迦牟尼之后而成佛。因在兜率天内院弘法,现天人相,教化天众,故称为“天冠弥勒”。
韦驮菩萨:及韦驮天将,自唐初道宣律师感得韦陀护法,后各地寺院均供其像。
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钟楼
悬挂梵钟,有“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之意。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愿济度教化六道一切众生尽后始愿成佛,故被称为“大愿菩萨”。
鼓楼
鼓楼,与钟楼相对,自古有“左钟右鼓”之称。供奉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具足福、智二藏无量无边,犹如虚空广集无量财宝,故名。菩萨能“为诸众生成就大慈、常化众生而无休息”。
大雄殿
大雄殿,或称“大雄宝殿”,为寺院的核心建筑。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立者为胁侍弟子,左迦叶尊者,右阿难尊者。东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以“智慧第一”著称;西奉大行普贤菩萨,以“行愿无尽”著称。
圣像背后为大型油画《海会云集图》,由著名油画家蒋云仲先生历时四载、精心创作绘制而成,并捐赠给寺院永久供奉。该作品吸收敦煌壁画和永乐壁画之精髓,以油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呈现了佛陀法音宣流,圣贤云来集,人天具共赞叹的殊胜场景;
《海会云集图》
宝山佛地,如来道场。诸佛菩萨,天龙八部,诸天大仙,诸大护法,乃至异类,咸来聚会,悉如百川,入流大海,海众云集,俱来护持,祥云普覆,共祈吉祥。大疏赞曰“浮云无心,龙吟则起,菩萨无住,佛现爰来”。
伽蓝殿
伽蓝殿中供奉加蓝菩萨,俗称关帝(关羽),相传隋开皇年间,智者大师曾在荆州玉泉山入定,定中见关帝显灵,率其眷属扰乱大师;后经大师威德感化,於座下求受五戒,成为佛弟子,并誓愿永护法王城,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
药师殿
药师殿正中供奉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佛於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誓愿为众生消除在患病苦、求得现世安乐,而依愿成佛,住东方净琉璃世界。两侧供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为佛二胁侍菩萨,於药师佛並称为”药师三尊“。
观音殿
观音殿供奉水月观音,为三十三观音之一,观音菩萨慈悲广大,寻声救苦,有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一切众生皆能所求遂意。
藏经楼
藏经楼为收藏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之场所,也是僧伽研究佛法、披阋藏经之处。
室外的水斗,洗手“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