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2014-06-22 14:39:30)
标签:

沈家大院内史第

汉石经室沈树镛

熹平石经和熹平石刻

《续寰宇访碑记》

赵之谦、唐寅

分类: 浦东、闵行、奉贤

“内史第”,坐落在川沙新川路218号,原称沈家大院,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所建,咸丰九年(1859年)沈树镛中举,官至内阁中书,遂将该院改名为“内史第”。【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内史第,典型的江南民宅,青瓦白墙,精致的雕花仪门,飞檐翘角,正中书鎏金的“内史第”三个字;【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仪门上精致的砖雕;【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内史第”不仅是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非凡历史价值的宅第,更是一座名人辈出的江南名宅。
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中国近现代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民主战士黄竞武,音乐家黄自,会计学家黄祖方,清代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中国毛巾工业先驱沈毓庆等名人都诞生于此。此外,著名学者胡适,曾任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的著名水泥专家黄大能,也曾居住在此。


1988年,“内史第”除了当时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黄炎培故居外,内史第被拆三分之二,仅剩下最后一进黄炎培故居,面积为733平方米。2004年浦东新区正式立项修复。2009年,浦东新区启动“内史第”复原工程,直到2010年4月才正式动工。
建筑面积复建至1800平方米,与历史原貌相比,由于现在门前是新川路主干道,“内史第”被迫让路,其门面向里缩进约5米,并少了一堵门墙。2012年正式对外开放。【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威武的石狮;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散客需持有效证件领取门票,凭票入馆,每日额满为止。
开放时间:上午9:00~11:30    下午13:00~16:30 (提前半小时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领取的参观券;【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简介
内史第”又名沈家大院,座落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新川路218号。大院占地342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8.9平方米。由清代著名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沈树镛(1832-1873)祖上建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内史第”名人辈出:黄炎培1878年诞辰于第三进宅院,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炎培故居;民主战士黄竟武、水利专家黄万里、著名音乐家黄自等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耀如与倪桂珍夫妇携子女1890年 ___ 1904年在此生活了十余年,宋氏姐弟在此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据考证,宋庆龄1893年诞生于“内史第”第一进宅院西侧沿街房内;“新文化旗手”胡适也与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
内史第曾以藏有汉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众多文物精品,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沈树镛之子沈毓庆在这里开启了中国毛巾业发展的先河。黄炎培曾作过“浦东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内史第”的评价。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在这里通过安检;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复建后的大院第一进正中是客厅立本堂;【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石磨、石狮,见证历史;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立本堂是沈家大院的祖厅,正梁和壁梁上镶着各种精致的图案。大厅高大轩敞,正面对联上书“天地有正气,园林无俗情”,立柱上书:立本立言叱咤风云斗士,求真求是方圆规范人生。”道出了沈家做人的根本准则。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立本堂
原为沈家大院祖厅,取名用意为:做人要有根本的准则。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立本堂内;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房梁、门楣雕刻精细;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沈家族谱图,从这里可以知道沈家大院主人,沈树镛与黄炎培的的关系了;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名震东南的汉石经室主人
沈树镛(1832-1873)字韵初,号郑斋,川沙人。清代金石学家、收藏家。咸丰九年(1859)中举,官至内阁中书,因获得宋拓《熹平石经》和《熹平石刻》残字,遂命其书斋曰“汉石经室”。

  (附:沈树镛 画像)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书香门第 内史名宅
咸丰九年沈树镛考中举人,后又任清廷内阁中书,为记载这段值得荣耀的历史,以示沈家后人继承祖业,他把居住的川沙宅第,取名为“内史第”。内史第是浦东川沙地区典型的一幢一排三进深院落,有六、七十个房间加之沈家在川沙城里又是大户人家,所以当地人通称其为沈家大院。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汉石经室 富甲江南
沈树镛精通鉴别,生平收藏书画、秘籍、金石甚丰。尤对碑帖,考订精辟。他所收藏的秘籍珍本极丰,书籍方面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唐代的北堂书抄、宋代的太平御览等;书画方面则有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行草书帖,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山水画等。他所收藏《石经》残字乃更是世间稀见之珍宝,弥足珍贵。在甲骨文专家刘鹗的日记中,记述沈树镛所藏碑刻拓本,有汉碑50余种,六朝造纸70余种,唐碑100余种,宋碑300余种,是东南著名的碑本收藏家。

 

沈家大院的主人沈树镛,清朝著名的碑帖学家、书画鉴赏家、文物图书收藏家。他少年时就对历代碑刻发生兴趣,博学能文,多与名士交往。沈树镛在工作闲余时,喜欢到北京书铺、古玩摊等处去搜集碑帖、拓本,由此收藏渐丰。“内史第”因此被清代国学大师俞樾赞为“文物古迹,富甲东南”。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名流唱和 书画风流
沈树镛与当时诸多文人才子往从甚密,如会稽赵之谦、吴县潘祖荫、绩溪胡氏和魏锡曾等。赵之谦是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师,与沈树镛是同科举人。一生留下来的印谱有300余方。沈树镛收藏有赵之谦的印章30余枚。
清同治二年末(1863),沈树镛获宋拓《熹平石经》,珍藏在“内史第”内宅楼西斋,并题斋名为“汉石经室”。一时,“内史第”热闹非凡,书画界、金石界的名士、好友、纷纷前来观摩。赵之谦、何绍基等还应求题咏。
(附: 赵之谦  画像)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潜心考据 成绩斐然
沈树镛不仅重收藏,还重研究,对所藏金石书画碑帖秘籍进行认真考证,与同行反复研讨写下很多的题跋,并编辑成书。著名有《汉石经室丛刻目录》、《书画欣赏日录》、《汉石经室跋尾》和《续寰宇访碑记》等。生前还校辑刊印其他金石、书法甚多,惜大半散佚。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沈树镛因获得宋拓《熹平石经》和《熹平石刻》残字,遂命其书斋曰“汉石经室”。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汉石经室内对联: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汉石经室
沈树镛书斋。沈树镛因获得宋拓本《熹平石经》和《熹平石刻》残字,欣喜之余,便在内在楼上辟一室,名曰“汉石经室”,又延请清代何绍基、赵之谦等书法家为之作题记。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书斋一偶;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展示的碑帖、书画、印迹等;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原创】寻梦川沙(3)内史第(1)名人辈出的沈家大院汉石经室沈树镛

 

 

沈树镛所藏各种碑帖拓本,后来为《老残游记》作者、金石家刘鹗所得。光绪三十一年刘氏日记中记载:“得沈树镛碑帖三箱,计汉碑五十余种,元朝造像七八十种,唐碑一百余种,宋碑三百余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