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寻梦川沙(2)黄炎培与观澜小学~何士祁与观澜书院~林钧故居遗址

标签:
观澜书院观澜小学林钧故居遗址戒欺、持志 |
分类: 浦东、闵行、奉贤 |
浦东新区观澜小学(原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1903年改为“川沙小学堂”,解放后命名为“川沙县城厢中心小学”,1961年改为川沙县城厢镇小学,同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3年撤县建区时改为浦东新区城厢小学,2004年10月易名为浦东新区观澜小学。
观澜书院
嘉庆十五年(1810年),川沙厅同知周垣在东南城墙建造文昌宫。因为川沙历史较短,教育不太发达,道光十四年(1834年)厅同知何士祁有心要改变这种状况,说“五步之内,必生芝草。不敢谓海滨一隅文教可缓。”他捐出廉俸一千两银子,在文昌宫右侧建造了二进十五间学舍,名日观澜书院。
何士祁,浙江山阴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十二年(1832)由元和县令擢任川沙厅事,越明年岁祲,倡捐廉俸,谕劝赈恤,详请缓征地漕银米,民赖以生。川沙向未有学校,即捐建观澜书院,以培养人才。
校门口的“观澜小学”由“黄炎培”题。在“观澜书院”的发展史上,黄炎培是一位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始人,近代川沙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黄炎培,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江南乡试黄炎培中举,成为清末举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黄炎培、张志鹤等改观澜书院为川沙小学堂。是为川沙厅域内第一所公立小学校。
学校占地14584平方米,建筑面积8809平方米。1998年以来,学校以校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改善物化的环境。老校舍的改造维修奉行“仿古韵味,现代功能”的原则,仿唐绿色琉璃瓦屋顶的教学大楼和仿古园林式绿化、黄炎培先生铜像与校园内古建筑、文物遥相呼应。
黄炎培(1878—1965)
黄炎培先生上海川沙人,1903年提倡新学改观澜书院为川沙小学堂(现城厢小学)任校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观澜小学是一所具有17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创建于1834年,始名"观澜书院",1903年改为"川沙小学堂",解放后命名为"川沙县城厢中心小学",1961年改为川沙县城厢镇小学,同时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小学。1993年撤县建区改为浦东新区城厢小学,2004年10月易名为浦东新区观澜小学。
(校门口的“观澜小学”由“黄炎培”题,黄炎培(1878—1965),而“观澜小学”2004年10月易名。 )
进入校区,校舍墙体上悬挂校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黄炎培就曾以“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为座右铭来要求自己和教导学生。
校区教师楼墙体上,嵌着一块碑记,曰:
林钧故居遗址
林钧通知1897年生于川沙,十三岁本校毕业,1924年十月于上海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指导创建中共川沙独立支部,“五卅”惨案后曾参与领导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参加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等。历任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秘书、中共淞浦特委宣传部长、上海临时市民政府秘书长等职。1944年5月在浙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49年8月,林钧同志被中共上海市委追认为革命烈士。
查阅: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公布, 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林钧故居,建造时期:民国;地点:川沙镇城厢小学校园内;
公布日期:1992年3月7日原川沙县人民政府公布。
同时,浦东新区二〇〇二年一月十四日公布: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地点名单,指出要“各有关单位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
双谕廊
「戒欺」与「持志」,曾是学校前身观澜书院内的室名。让我们牢记书院创始人何士祁的教诲:为人为学,要光明磊落,树立远大而坚定的志向。
这里与古城墙公园相邻,从这里也可以窥视古城墙的一角。可以仰望岳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