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修剪原则和植物的自我牺牲

标签:
河马花园园丁修剪养花 |
阴阴雨雨的,没个晴天,移栽太泥泞、拍照没阳光,园丁大概也就摘残花、修枝什么的可以做了。
拿着剪刀,月季、铁线莲、还有很多灌木,一个个修剪过去,竟然有些上瘾。
论修剪的重要性:
一、为了通风透光;
二、增加分枝多开花;
三、去除细弱枝、节省养分;
四、株型好看
株型好看当然很重要,这棵老桩的薰衣草,去年夏天中间的枝条枯死了。修剪后缓了过来,还没开花,株型让我很喜欢。
角落一丛金叶女贞,修剪成了爱心型。
两棵蓝冰柏,位置不够生长,很早就修剪成了棒棒糖。
像这种独杆、分支茂盛的植物,做棒棒很简单。
把底下分枝都剪掉,顶端截掉,保留顶上球型的样子。当然也需要经常修理,不然就长乱了。
河马花园入口还有两棵水果兰,被我不断修剪,成了两个球。
英国人一向严谨老派,在自然风花园的另一面,你会发现,他们在修枝整型上是做到了极致。
杂乱无序,那是不应该存在的。
尤其是灌木,如果不修理,很快就会冒出一大丛。
这是去年5月在波顿花园拍的照片。
无论是篱笆墙、造型绿植,都是干净整齐的样子,像是强迫症,不容许有丝毫的杂乱。
几何图案的组合美,这个功力更高。
总之,修剪是要下狠手的。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舍不得,任由它自然发展,“让你飞、让你去放纵。” 反过来它会来吞噬你。“给你自由过了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下图为威斯利花园
以前我总是舍不得,尤其是自己亲手栽下的小苗,看着它慢慢成长起来。每个芽、每个枝条都是它生命的象征啊!
然而,你若放任它生长,它枝条乱串,反而开花少了。
阳台上的两盆三角梅。都是隔年的小苗第二年养大后的样子。
一棵是没太多修枝的“浅茄”
一棵是不断被我修枝摘心的绿叶樱花。
花量差了很多。
每种植物的修剪还是会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紫藤的“二七”原则;大花绣球和木绣球需要在8月前完成修剪,铁线莲需要根据不同系列分别“重剪、轻剪和不剪”......修剪也是一门学问。
不过有个通用原则:就是“细弱枝条+内膛枝”修剪。
这些枝条就算留着也没用,“没有前途”而且会浪费养分,还会影响植物的通风透光。
如果偷懒,不去修剪,这些枝条也会自己干枯。
这几天修剪,遇到很多这样的枝条。
长在中间的内膛枝,或者在主枝旁的细弱枝。
修剪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大部分已经枯死了。
自己就死掉了!
像是主动放弃营养,英勇就义的感觉。
而不是躲在阴暗处,继续苟延残喘。
~~~
我想起养多肉(沙生植物),遇到干旱的时候,最底下的叶片会最先皱缩枯萎,它会把叶片里储存的养分都提供给顶端的叶子。
这些枯死的枝干,我想,它们一定是主动枯死的吧。
当发现自己没有长得不是地方,缺少光照,生存机会不大的时候,便选择自我牺牲,把养分贡献出来,给有机会长粗长壮能开花结果的枝条。
植物懂得生存的道理!
亿万年,不管是在平原或高山、雨林里或沙漠中,它们都不放弃任何生存的机会。
它们的种子会蛰伏底下几年、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它们会深深地扎根,哪怕只是一点点土壤;
它们会在遇到干旱的时候,不顾一切地赶紧干花结种子;
它们也会此消彼长,给机会给最强壮的那株苗,那棵树,和那些有更多生存机会的枝条。
如此,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