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扎根常州

标签:
随笔常州农场 |
工作室楼下的LOFT办公室兼宿舍的装修基本结束,下午的时候又去检查了一下,虽然装修的过程有些波折,看到完成后清理干净的样子,还是很开心,忍不住在脑海中勾勒起床怎样摆,办公桌和隔断怎么放......其实更憧憬的是工作日可以住在这里,每天清晨早起到露台和花园种种花,或者捧一杯咖啡看晨雾中的花儿。
今天锈孩子来,她说:变化实在有些大,你这是可以在这里住上一辈子了吧。
好吧,忘了说,在距离工作室两三公里的地方,和几个合伙人一起,我们还有个农场。
去年年底的时候,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常州工作,夏溪尚花坊园艺中心的顾总给了我一个区域,开始花也常州工作室的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我真没打算会在这里呆多少年,或许5年?后面还是上海常州两头跑,然后把公司的事情安排好,我应该又会背着行囊上路了吧?
一直以来的梦想是等两个孩子大了,我也逐步放下工作的事情,计划去成都住上几年,把川西的风景全部走遍;去北京呆2年,满足大学时没去成北大的遗憾;或者去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找个小镇住下;更多的还是想着带着相机开个车,周游世界。
从小就是个野孩子,在家里待不住,一有空就往外跑,初中住校条件很艰苦,我却每次都盼着寒暑假早点结束,我可以回到学校。和管得很严的父亲斗智斗勇,想方设法地周末或放假的时候,到外地的同学家去玩。
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我也是一心想着要离开家,离开常州,越远越好。当时的梦想是上北大中文系,第一成绩笃定,绝对考得上;第二可以离得远远的,脱离父母的管束。父亲不同意,他给我的选择,只有长三角,几乎就是围着常州用圆规画了个圈,南大、复旦......态度非常坚决。最终我还是做了妥协,上了南大,原因暂且不表。
毕业了,当然不回常州,我选择了到上海,工作、成家、有了两个孩子,有个花园,一不留神在上海一呆就是20多年。直到5年前告别全职妈妈的生活,重新开始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考虑回常州的。北京的一个朋友喊我过去帮他打理公司,还有房子可以给我住,然而安排两个孩子去北京上学实在难度有些大,只好作罢;还考虑过珠海,也有朋友有个公司,也有房子,小孩上学也可以解决,然而入学要另外交十几万,那段时间我很穷,穷得借钱过日子,而且为了努力工作挣钱养孩子,我必须让两个孩子寄宿。一筹莫展之际,常州的老同学说:“你为什么不回常州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家人也都在常州,万一有什么事情,可以有个照应,常州也是我的老地盘,那么多亲戚朋友。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很快搞定了学校,我也迅速地搬家,给孩子们转学,安顿下来后,开始考虑工作的事情。
在常州安顿下来后,接着的3年,我还是回到了上海工作,每个周末回常州的家中,常州的家,依旧是租的房子,反而把上海的一个房子好好地装修了,准备做长期的据点,安度晚年的打算。即便在今年年初,把常州的工作室开起来后,我还是没有放弃继续留在上海。
我想变化应该是在4月的时候,工作室外的露台建成了,我终于又有地方可以种花了!那么上海那个不能种花的房子还留着干嘛呢?于是决定把上海的房子出租了,还写了一篇“离别有时”,算是彻底告别上海,颇有些伤感。也终于在常州买了房子,屋顶带着100多平米的天台,作为今后的家,也是孩子们长大离开后,我养老的地方。
再然后,不停地忙忙碌碌,搞了画展,开了花也咖啡馆,还筹备着园艺生活馆,工作室楼下河边开始建设花园,楼下空着的一个房间也给了我,装修成办公兼住的地方,还竟然有了农场......
突然意识到,在常州的根竟然已经扎得那么深,感觉这架势,我真是要在这里住上一辈子了。
下午的时候带锈孩子一起去建设中的农场,地形和水域刚刚搞好,大部分的地方就保留原来的样子,只是做小调整。这块地之前荒废了很多年,生态环境非常好。有几棵三角枫和五角枫,深秋中特别美丽的色彩。锈孩子开心地说:“我太喜欢这里了!一直梦想有这么一块地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更没想到的是梦想竟然真的可以实现。
摘一段之前写的农场的介绍:
园艺村农场是夏溪花木市场园艺村的原生态农场区域,距离园艺村约2.5公里,占地面积69亩,即将打造为具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原生态农场。农场环境安静,周围一圈树木及小河与一旁村庄农田隔开;内有水域近20亩,一旁高低的山坡,中间有小岛;深水区可以垂钓;浅水区则设计有湿生植物区,溪水卵石嬉戏区;10亩的树林区则为牲畜家禽养殖区,设有生态动力实验基地及沤肥区;树林养殖区连接30亩左右的果园和菜地;在农场的东部入口位置,还设有原木特色的休闲游乐区,同时也作为少儿拓展基地,在玩耍的同时亲近自然。
在园艺村农场,不仅可以感受原生态的湖泊、树林、果园、菜地的生态环境,可以参与到花草和蔬菜的种植养护;了解如何利用牲畜家禽与菜园果园的生态循环,如何制作生态堆肥;还可以和家人一起休闲玩耍,感受园艺带给我们的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