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山花路之 下山故事多

标签:
川西野花高山植物玛嘉沟徒步 |
分类: 行摄美图 |
7月20日 玛嘉沟徒步(下)
山里的天气,阴晴不定,说变就变。才走了一半,便开始了下起了蒙蒙细雨。早晨天气很好,而且为了轻装上阵,竟然没带伞。于是更快速地,三步并作两步地往下赶。导游、小色、植物迷和可乐紧跟在后面。
上山时拍到的不远处的云层,这时候笼罩在头顶。细细密密地下起了雨。
半路开始,雨越来越大。终于,我们还是赶到了歇息处。这里有一间牧民的简易房,放牧的季节,牧民就把牛羊赶到这里,他们也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冬天的时候再回到村子的家中。屋子很简陋,有大姐正在烧柴煮饭,看到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烤火。山里多的就是木材,晒干的堆在屋子的一边。柴火就堆在屋子的中间燃烧,有铁架子架着着锅在上面,里面还煮着米汤。看不到烟囱,虽然开着门,烟还是在屋子里弥漫,熏得有点吃不消,但是太冷,还是想靠着火堆。煮开后,大姐把米汤舀出来,半熟的米粒再倒出来另外蒸成米饭。很奇怪的做法。不过,热气腾腾的米汤却是好喝,也去除了我们的寒气。
找到一张手机拍的大姐的照片,非常感谢她的热情和热乎乎的米汤
过了一会儿,葱喵也下来了,她说小A在瀑布的地方恐高,两腿发软不敢过去,爬着扶着的。还有山上已经开始下冰雹了,我们算下得早的。蕊导叫我们不要等她们了,先下去。
眼看着一时半会儿雨根本不会停,大家合计了一下,还是早点出发到沟口去。没有伞,我的背包也不防水,便把相机放在导游的防水背包里面,戴上冲锋衣的帽子,继续前行。
话说冲锋衣应该是防水的,但是雨实在太大,帽檐,袖口不停地往里面灌水,鞋子也湿透了,非常冷,没办法,只能坚持着继续前行,稍许停顿都会发抖。这时候我还是走在了最前面,导游紧跟其后,一个山路拐弯,便看不到后面的人了。接下来的行程,就是雨水、冷、行走,上午的一路山花烂漫,此时都成了冰冷的雨路。中间还尿急,让导游先走远了,绕到大树后就地解决。反正一路都没人,刚才过来的路上看到的猪和牛也不见了踪影。
上山时一路看花,时间过得好快,并不觉得太远,大雨中下山,走过每一个熟悉的场景,才觉漫漫长路,似乎永远也走不完。
闷头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达沟口,吉普车已经等在那里了。天一因为感冒没上山,先回到了车上。一会儿葱喵也到了。她说:“玛姐,你太厉害了,怎么走那么快。”我说:“太冷了!”在雨中急行,还能保持一点热量。担心自己歇下来,一口气垮了,便再也走不动了。车上坐了一会儿,因为浑身湿透着,觉着更冷了,而且车子紧闭着窗门,烟味、汗味、水味混合着,实在吃不消。想了下,还是觉得走路,至少运动中人不会受寒。另外,想着从沟口到驿站也就6公里,路边风景又那么美,应该还能坚持下来吧。和葱喵、天一、导游告别后,一个人再次上路。
随后发生的事情,却是完全出乎意料。葱喵说,我刚离开,也就一分钟,突然导游开始抽搐,嘴角吐白沫,把她和天一吓坏了,两个人在后面拼命喊我,我就在几十米的前方,大雨中还带着帽子,闷着头往前走,根本听不到后面的声音。无奈地看着我走远了,幸好,葱喵的老公听到电话,及时跑过来了。后来,葱喵开玩笑说,玛姐走太快了,导游是被玛姐拖垮的。其实我一直以为我是队伍里最弱的那个,还有高反,努力着不要给大家拖后腿了。而导游是最靠谱的,本地人,年轻小伙子。可故事的发展却全然不是想象的样子。
终于我走到一半的地方,后面的车子来了,大家全都到齐了。一起往客栈回去,全部又湿又冷。我走在最前面,后面小A和导游的故事,都一一错过,辛苦了蕊导、药草和其他人。蕊导和药草,一副大姐的样子,照顾着其他小伙伴们。还有葱喵和她老公,不仅自己体质好,还冷静沉着有义气有担当,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又回到朝洪客栈,老杨家已经早有准备,炖了一大锅羊汤,给我们晚上暖和一下。导游已经缓过来了,脸色还有些苍白,一直不吭声。小A“失温了”,不知道大家怎样把他搞下山的,晚上吃饭的时候,裹着毯子下来,看上去也好多了。老杨还拿出了自酿的白酒,大家每人都喝点解解寒气,连天一小朋友都喝了两杯。
关于失温:
之前真的不知道还有失温这回事,葱喵很有经验。回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失温真的很危险。
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体征: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够拉拉链。原因是外围的血流量不足。说话含糊,剧烈的抖动,行为失常,例如,开始脱衣服,但自己不觉得冷。会出现激烈的抖动,肌肉不协调开始明显,动作慢且看上去费劲,脚下开始磕磕绊绊,开始迷糊,也可表现为警觉。
失温和低温冻伤是两回事,那天我们在大雨中走了好几个小时,又湿又冷,回想起小A的失温,还是蛮惊险的。
玛嘉沟的野花
玛嘉沟海拔3000多米,因为少有游客,山坳里,阳光充足,水气充沛,这里几乎是高山野花的圣地。
同行的药草、蕊寒香、余天一等,一个个都是很牛的野花专家,一路上认识了不少高山植物,收获真的好大。
感恩有这次的旅程!
(补: 所有的图片都是上山时拍的)
扁蕾:第一次到,很柔美。
玛嘉沟的铁线莲,这种红褐色铃铛铁在川西很常见。
大花的美花铁
沟里很多野韭菜,正开着白色和紫色的小花球,特别迷人。当地人也采摘了食用。
紫色的野生耧斗菜,之前坐车的懊恼着错过,后来的山坡上见到了一大丛,好开心。
桔梗科-党参(在午餐的时候拍到)
花葶党参(有着奇怪的格子花纹)
大家常见的都是这种老鹳草吧,下面的竟然也是。。。幸好旁边有高手。
龙胆
别忘了,漫山遍野的更多是松树
山里当然还有蘑菇。。。下面的就是“松茸”了
拍的品种太多了,回头微博慢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