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期遭遇战

(2015-12-13 18:18:57)
标签:

青春期

育儿

教育

情感

 沐恩14岁了,突然就别扭了起来。一起出去看电影,她说:“我要在家画画。” 非常坚决;去外婆家吃饭,她不想去就不去,说:“我作业还没做完。”非常坚决;妹妹喊着姐姐一起到楼下玩,她不高兴:“太幼稚了,我宁可在家看书。”妹妹怎么求闹都不肯,非常坚决。。。

她还动不动就板着脸,不高兴。一起去看场音乐会,她勉强地去了,因为妹妹悄声说话,觉得没面子便不高兴了;在外面吃饭,因为服务的问题,我给店家提意见,她在一旁便板着脸,又觉得没面子不高兴了;还有主动要求剪短发、粉红色的衣服一律不穿;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也开始了毫不留情地吐槽,言语不乏偏激~~~

 

我知道,小孩“格格不入”的青春期就这么如期而至了。

 

虽然已经提前做了心理准备,也研究了关于青春逆反期孩子的一些特点和变化,对于他们逐渐完善的自我意识等也尽可能地理解和尊重。但是面对一个突然别扭了的孩子,做妈妈的却还需要时间来适应。

 

有时候忍不住生气,她便冷冷的,一副距离你千里之外的样子。你便更生气,努力强忍着不发火开始说道理,她也一副强忍的样子,给你一个倨傲的背影,或者用那种“你真是不可理喻,不和你一般见识”的眼神看着你;终于最后把你的怒火彻底点燃,语气也暴躁了起来,说她太自我,目中无人,非要惹妈妈生气等等。她委屈至极,眼泪汪汪地看着你说:“妈妈,我没有错,你告诉我我哪里做错了?”或者“你知道我是爱你的呀,我一点都没有想惹妈妈生气呀!你说的问题我会改,请你也给我时间啊!”

 

每当妈妈和姐姐剑拔弩张的时刻,最可怜的是妹妹,无助在一旁大哭。心疼着妈妈,叫姐姐不要惹妈妈生气;又心疼着姐姐,抱着姐姐安慰她。后来问她:”妈妈和姐姐吵架,和你没关系啊。为什么要哭成这样啊?“ 她说:“妈妈你年纪大了,万一气死了,我和姐姐孤苦伶仃该怎么办呀。”她说看了很多故事,白雪公主的妈妈也死了,灰姑娘的妈妈也死了~~~(忍不住又开始考虑那些儿童书籍、童话故事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还有,“万一妈妈不要姐姐了,该怎么办呀,我不想姐姐离开我们啊!”说着,眼泪就啪啪地往下掉,让人心疼之极。

 

妈妈也检讨自己,明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会比较特殊,就不应该再像之前对小小孩一样来对待她,不能简单粗暴地用家长作风来压制。沐恩其实根本没有逆反,也没有故意作对要惹妈妈生气。她只是在长大,自我意识正在苏醒,她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就把“青春期”问题摊开来啦!和沐恩认真地讨论,表示了对她“自我意识”的理解,但是也希望她把“自我”建立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

 

也巧,一次聚餐,有一个带着初三据说学习好能力强特别优秀的女儿一起过来。席间,妈妈对女儿一副低声下气讨好的样子,女儿却跋扈地推开妈妈拣的菜,极不耐烦地说:“你不要管我,好烦!”还一边戴着耳机,旁若无人地听音乐。聊起妈妈的工作,她竟然用嘲笑的口吻极不尊重地说对她妈妈说:“你算了吧。”妈妈竟然不恼火,讪笑着说:“以后的孩子就是比我们厉害。”

 

回去的电梯上,妈妈假装漫不经心地问姐姐:“这个小孩,你的青春期什么时候结束呀?”姐姐小小地脸红了一下,“哼”了一声,两只手揉起了妈妈的帽子。“嘿嘿,妈妈的衣服上毛茸茸的帽子手感真好啊!”一旁的妹妹“嘤~”地一声,扑到妈妈怀里,翘着脸,极其认真地说:“妈妈,我永远不会青春期的。”

 

其实,我并不太担心沐恩的青春期。像鸟妈妈看着小鸟扑腾着翅膀,努力长大的样子,有些开心,有些鼓励,也有些小心翼翼。

 

每次和孩子的冲突和最后的生气,我发现,根源却是来自对她长大的恐惧。

 

虽然每次出门,她还会主动过来牵着妈妈的手;虽然早晨的时候,偶尔还会到妈妈床上来撒娇;虽然还会可怜巴巴地说:“妈妈,帮我剪下指甲好不好?”;虽然她已经长得和妈妈一样高了,虽然过去的多数时间,妈妈一直在努力锻炼她们的独立,使劲儿把她们往外推~~~

 

但是,我的小孩真的长大了。吵架的时候,她说:“妈妈,我已经冷静了,请你也冷静一下好吗?”或者她说:“我可不可以关上房门,我想一个人冷静一下。”她可以很长时间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或者画画,不再对妈妈提出的出去看电影和散步之类表达出之前一样浓厚的热情;周末放学的时候她说:“妈妈,你不用来接我,我和同学去附近吃点东西,然后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我的害怕,我的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是那种不得不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渐行渐远,不再和你亲昵无间,不再只是对你全身心依赖,不再对你盲目崇拜,觉得妈妈无所不能。她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朋友,更自己的生活,

 

我害怕我和孩子的世界越来越远,我害怕到了最后,和女儿的电话变成这样:

“今天过得好不好?”

“好。”

“饭吃过了吗?要注意身体。”

“好的,我会的。”

“钱不够了打电话给妈妈啊,不要自己太辛苦。”

“知道了,妈妈,我要去做事了。Bye-bye。”

滴-滴-,留下电话那头怅然若失的无奈。

 

我希望,在她越来越长大的时候,在她遭遇青春期问题的时候,在她失恋伤心难过的时候,在她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个妈妈依然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更是一个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我一直在尝试着了解沐恩的想法,想自己在沐恩这个年龄到底在是怎么想的,和父母之间怎么会渐渐就疏远了的。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开始住校,开始长个儿,开始参加校运会,一不留神长跑得了冠军。回家兴奋地汇报给父母。被大骂了一通,说跑步会影响学习,比赛又对身体不好之类的。当时还和母亲争辩了几句。买了第一条牛仔裤,穿了回家,父亲看到了,铁板着脸说:“奇装异服,不可以穿。” 我只有乖乖换掉。带着同学回家,父亲刨根问底,担心我结交不良的朋友。。。。。。后来我就什么都不说了,和父母也就越来越疏远。暑假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看书;长大了,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摸爬滚打,报喜不报忧,所有的痛自己扛着,不让父母担忧。再后来,父母年纪大了,我尽量每个周末都回去一次,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钱买东西孝敬。我的父母,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但是他们能做的,只是远远地看着,带着欣慰、带着心疼。我和他们之间有一道深深的鸿沟,从初中住校,或许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了吧,后来的日子,越来越大。中间有一座狭窄的桥,是亲情。

 

我不想我和孩子之间,变成我和我父母之间的那种疏远。

 

结局:

 

妈妈:“龙应台那本《亲爱的安德烈》看完了吗?”

沐恩:“早看完了,还又翻了好几遍。”

妈妈:“那么我们来想一个解决方案吧,保持沟通。模仿下安德烈和他的妈妈,我们每周各写一篇,什么都可以,给妈妈的信,或者你这周做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之类的。好不好?如果没有你的同意,妈妈就不发在博客上。”

沐恩说:“可以啊!不过,我们每隔一周吧,这周我写,下周妈妈写,这样才有沟通嘛。”

妈妈:“好,成交!”

沐恩:“成交!”转头对着妹妹:“瑞恩,你也要写哦!”

瑞恩一脸无辜:“你们在说什么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