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之生死

标签:
蝉通泉草 |
其实一直不喜欢蝉的,生活土里的幼虫会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则吃植物的汁液。整个夏天,不停地叫着,让人心烦意乱。今天看到一只蝉的尸体,却突然地心疼了起来。它孤零零躺在地上,周围爬满了蚂蚁。它的姿态也是奇特,所有的脚全部向胸前抱拢,一副安然离开的样子。蝉也成了“禅”。
忍不住把它挪到了一旁的草地,周围有通泉草,正开着细碎的紫色小花。通泉草,为了它的归程;又摆上了木槿花,所谓“朝开暮落”,一样短暂的生命。
有时候觉得自然界好神奇,为什么会有蝉这样的生物。幼虫时期,它都在地下生活,黑暗中呆上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看资料说,它在地下的年份,会是质数,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真是很神奇。据说是因为质数的因数很少,在钻出泥土时可以防止和别的蝉类一起钻出,争夺领土、食物。也许只是人类的揣测,只是即便这样,还是忍不住感叹生命的伟大,而不是像人类,对地球资源拼命地掠夺。又或许,在人类的掠夺和破坏中,那些曾经丰饶的土地,有大树,有花草,而地下的蝉,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黑暗的岁月,终于到了可以离开的时候,土地成了水泥钢筋,它又如何可以破土重生!
所以那些幸运的蝉,在黄昏或夜间终于可以钻出土表,爬到树上,抓紧树皮,蜕皮羽化。面对着这个陌生炎热的世界,它忍不住地鸣唱,为这阳光的灿烂,为这世间的美丽。虽然,它只有短短几周的生命。它会唱:“知了,知了。。。”在短短的岁月里,它却知晓了一切。
蝉也有分很多种:(资料摘自网络)
蚱蝉又叫知了、鸣蝉,有些地方叫大妈妈、妈唧妞。它体长约4厘米,浑身漆黑发亮,鸣声粗犷而洪亮,鸣声高亢响亮,像是男高音。不过,它们的声音有点刺耳,每当中午时分,当群蝉齐鸣时,颇有扰人休息之嫌。
鸣蝉个性孤僻,只在山区分布,叫声总是“呜呜呜……哇”的悲哀凄惨的声调,好像是在哭泣。
伏了蝉到夏至时才登台歌唱,“伏了、伏了”地连声不停,伏天刚到,它便迫不及待地告诉人们“伏了”。也许它是好意,提前告诉人们伏天就要结束了,请做好气候变凉的准备。
还有一种寒蝉,体长约2.5厘米,头胸淡绿色,因它在深秋时节叫得欢,故又称秋蝉。寒蝉入秋才开始鸣叫,它们的歌唱才是这场“蝉声系列音乐会”的压轴曲。不过它们只是“滋滋滋”地一个音符,虽然太过单调,却宣告着每年禅世界的结束。
佛曰:“天地万物之生死,莫不一轮回”
只是这生,面对着无数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面对着现实的残酷和无奈。 只有像那只蝉,终于完成轮回,完成使命,双手交叉合十中才得到安宁,生亦何苦、死亦何哀!
一些蝉的诗句
1、最著名的莫过于宋朝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今天去三棵树,小路两边绿油油的稻田,忍不住想到这个“听取蛙声一片”,最后却见蝉不留恋。
2、苏轼则在《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里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果然今日有些小雨,晚上微风阵阵,很是清凉,和朋友龙虾啤酒中,终于也有浮生一日之凉。
其实古时太多写蝉的诗句,各种感时伤怀。于蝉,无数年的蛰伏地下,只为某夏的一鸣惊人,这样的生命,岂不也是一种璀璨和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