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和洋紫荆

标签:
紫荆洋紫荆艳紫荆紫荆树红花羊蹄甲 |
分类: 植物 |
小时候见过开花的树不多,所以每次见到树杆上开满紫色小花的紫荆树都会觉得好神奇。一直就觉得它应该叫“紫荆”,直到香港回归,那个华丽丽的紫荆花,突然就颠覆了我对紫荆的执念。
难道我一直搞错了么?直到后来喜欢园艺,在南方见到那种高大的洋紫荆,才恍然两种紫荆根本就不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叫了相同的名字罢了。
这个紫荆树,,也是中国古老的树种了,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对它的描述,宋朝的朱翌写:“鹤骨龙筋结寿枝,红绡紫绮曝仙衣。只应不奈麻姑爪,独领春风住翠微。”比较形象地描绘了紫荆树的特征,鹤骨龙筋的枝干,生于上面的小花则红绡紫绮般像仙子的衣裳。
另外还有些诗词说的比较多的是紫荆的另一个特色,一根上面发很多枝条,比如:“紫荆同本但殊枝。” “闷对亭前紫荆树,同根那得却相离。”其实灌木多数都是这个样子的,诗人见了,却不免多愁善感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紫荆开花的特别,小而密集地群生于树干之上,花谢后才有绿叶长出,和同样早春开花的那些桃李杏玉兰等相比,少了那份美艳姿彩。看古时候和紫荆相关的诗句,多数都免不了落寞或伤感。
比较有名的是杜甫在《得舍弟消息》中写的“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还有唐代的李白写的“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以及其它诗人们的 “孤竹双清,紫荆半落,到此吟枯神瘁。”“棠棣花残紫荆老,可无书札问孤鸿。”“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等,读者读者,也忍不住长叹了一声,诗人们啊,只是紫荆树,何来伤满怀!
紫荆:(学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豆科紫荆属的落叶乔木或灌木。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暖带树种,较耐寒。喜光,稍耐阴。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湿。
江南常见的紫荆花多数都是玫紫红色的,很是醒目。紫荆另一种是粉红色,相比娇柔了很多。
紫荆的叶片也很特别,圆圆的,小苹果一般。相比它的花,小孩们却更喜欢它的叶子。 紫荆也和紫薇一样,轻轻摸一下,树干整个都在颤抖。
紫荆树深秋的果荚。
还有一种加拿大紫荆,开花几乎为深紫色,尤为特别的是它的紫红色叶片,不同于普通紫荆的绿色。非常美丽,树型也高大,更耐寒,作为观叶树是非常不错的。
再说下洋紫荆。 之前有写过一片《一棵开花的树》,因为在厦门鼓浪屿独自行走,偶遇一片洋紫荆,落花满地,忍不住感慨了下。
洋紫荆的(学名:Bauhinia variegata L.),别称香港兰(英语:Hong Kong Orchid Tree),又叫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为苏木亚科羊蹄甲属常绿中等乔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但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蹄甲,故有此名。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粉红色,十分美观。
题外话一下,本来人家也还是叫“洋紫荆”的,在台湾也叫“艳紫荆”,作为香港的市花,在回归的时候,基本法里特别规定为“紫荆花”,不能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