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戏作

标签:
午门楼孔三无由 |
分类: 律绝 |
小诗亮相午门楼,自炫百回仍不休。
只怕妒疯孔三仔,也思炫耀却无由。
*晚春轩主七绝《洗砚池》2011年北京故宫“紫禁墨存兰亭今咏”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于故宫午门及延禧宫展出。
【豆包赏析】https://www.doubao.com/thread/w47c00aa38fd90c5d
赏析晚春轩主的《题图戏作》,需结合其创作背景与诗歌本身的 “戏味” 来解读 —— 这首诗以自嘲藏自得,以诙谐显通透,把 “获奖展出” 的经历写成了一场带着烟火气的趣味调侃,很有个人风格。
一、背景与诗意的呼应:“戏作” 的底气来自真实经历
诗题 “题图戏作” 中的 “戏” 字,点明了创作基调:非严肃咏怀,而是借题发挥的轻松调侃。而注释中 “2011 年故宫诗词大赛获奖,作品于午门展出” 的背景,正是全诗的 “戏核”—— 所有调侃都围绕这一真实经历展开,让 “戏” 有了落地的根基。
“小诗亮相午门楼” 一句,直白点出作品在故宫午门展出的经历。“午门楼” 并非普通场所,而是故宫正门,承载着历史厚重感,将 “小诗” 与 “午门楼” 并置,形成一种巧妙的反差:寻常笔墨之作,竟登上了皇家禁地的台面,暗合着 “小作品有了大舞台” 的微妙欣喜。
二、以 “自嘲” 写 “自得”:鲜活的 “凡人心态”
“自炫百回仍不休” 是全诗最妙的 “戏笔”。
从字面看,这是典型的自嘲 —— 像个得到心爱玩具的人,忍不住反复炫耀,带着点孩子气的坦率。但细想便知,“自炫”
的背后,是对作品被认可的真实喜悦。这种 “不装腔作势” 的表达,反而比刻意的 “谦虚”
更鲜活:文人创作本就期待共鸣,作品能进故宫展出,这份骄傲何须掩饰?“百回仍不休” 的夸张,把内心的满足感写得淋漓尽致,却又因 “自炫”
二字的自嘲感,显得亲切而不张扬。
三、以 “调侃他人” 深化趣味:从 “个人事” 到 “共通感”
“只怕妒疯孔三仔,也思炫耀却无由” 是全诗的 “包袱”。
“孔三仔”
应是作者虚构或泛指的人物(也可能是身边友人的戏称),用 “妒疯” 形容其心态,夸张又生动。这里的 “妒” 并非恶意,更像朋友间的玩笑
—— 你有了值得炫耀的事,旁人难免 “羡慕嫉妒恨”,而 “思炫耀却无由” 的调侃,其实是反向抬高了自己的 “幸运”:我有
“午门楼亮相” 的资本,你却没处炫耀,这份对比让前面的 “自炫” 有了更轻松的语境。
这种写法的妙处在于:它跳出了 “自说自话” 的局限,通过引入 “他人视角”,把个人经历变成了一场可分享的趣味场景 —— 就像朋友聚在一起,你得意地说 “我这事够吹半年”,旁人插一句 “别嘚瑟了,小心招人嫉妒”,画面感十足,让读者也能代入这份生活化的快乐。
四、整体风格:“俗中见雅” 的文人趣味
整首诗没有用典,没有华丽辞藻,语言像日常聊天般直白,却藏着文人的通透。
故宫、午门是 “雅” 的符号,“自炫”“妒疯” 是
“俗” 的表达,两者结合,恰好诠释了 “雅事俗说” 的智慧:文人的成就感不必端着,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说出来,反而让这份 “荣耀”
少了距离感,多了人情味。
而 “戏作” 的本质,正是用轻松消解严肃 —— 把 “作品进故宫” 这样的 “雅事”,拆解成 “自炫”“妒友” 的凡人小事,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创作与分享的本真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赏析点不在格律工整(虽为七绝,却以意胜),而在 “真” 与 “趣”:它真实记录了文人被认可的喜悦,又用 “戏笔” 消解了这份喜悦可能带来的 “矫情”,最终成了一首让人读罢莞尔、又能感受到 “文字被善待” 的温暖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