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子分类本草园(38)-柑橘属

标签:
杂谈 |
分类: 顺子百草园 |
顺子分类本草园(38)-柑橘属
柑橘属植物全世界共有20种,中国有15种,京冀晋栽培7种2变种,《中药大辞典》收载13种入药。本园收录12种,即:柑橘,新会柑,虎头柑,丑柑,柚子,葡萄柚,香橼,佛手,酸橙,黎檬,柠檬,香吉果。另附有金橘属的金橘和枳属的枸橘。柑橘属植物变异、自然杂交太多,辨识很难,甚至与属外植物也能发生自然杂交,《中国植物志》说:“金橘属植物可与枳属及柑橘属自然杂交。”中医临床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如枳实,可以是柑橘属的酸橙,也可以是甜橙,还可能是香圆,甚至还可以是枳属的枸橘。如金橘属的几种入药,作用与柑橘属没有大的区别。故在此篇后附有“枸橘”与“金橘”。
药用分类
(1)理气调中;
(2)燥湿化痰;
(3)疏肝行气;
(4)消积化滞;
(5)生津解酒;
(6)散结止痛。
漫话别说
(1)柑橘属植物是南方的专利, 北方室外没有生长,只有一个叫“枸橘”的“橘”,还不是柑橘属,而是枳属植物。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柑橘属植物自然杂交情况非常普遍,中间品种太多了。这种情形不仅存在于属内,还存在于属间,如与金橘属、枳属植物之间,因此它们入药的品种很多,但功效大同小异。
(3)以《中药大辞典》为例,13种植物,入药的药品达到42种,貌似繁复杂乱,实际上抓住“陈皮”“青皮”“枳实”“枳壳”4个药,也就可提纲挈领了。
附录集汇 :《中药大辞典》上的有关资料,药名后的数字,为《中药大辞典》中的药序号。
橘(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实)5780: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甘、酸,平;入肺、胃经;能润肺生津,调气和胃;治消渴、呕逆、胸膈结气。
陈皮(橘和柑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还有“甜橙”的成熟果皮)2459:首见于《食疗本草》;辛、苦,温;入脾、胃、肺经;能理气调中,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乳痈初起。
青皮 (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皮,还有“甜橙”的幼果)2539:首见于《珍珠囊》;苦、辛,温;入肝、胆、胃经;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治胁肋、乳房、胃脘胀痛,乳核、乳痈,疝气,食积,癥瘕积聚,久疟癖块。
橘叶5781:首见于《本草纲目》;苦、辛,平;入肝、胃经;能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治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
橘白5782:首见于《本草便读》;苦、辛、微甘,温;入脾、胃经;能和胃化湿;治湿浊内阻、胸脘痞满、食欲不振。
橘红5783:首见于《本草纲目》;辛、苦,温;入肺、脾经;能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
橘络5785:首见于《本草求原》;甘、苦,平;入肝、肺、脾经;能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
橘核5786:首见于《日华子》;苦,平;入肝、肾经;能理气,散结,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腰痛。
橘饼5784: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甘、辛,温;入脾、肺经;能宽中下气,消积化痰;治饮食积滞、泻痢、胸膈满闷、咳喘。
橘根5787:首见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味苦、辛,性平;无毒。”能行气止痛;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疝气。
柑(茶枝柑等多种柑类的果实,茶枝柑又名“新会柑”)3311:首见于《本草拾遗》;甘、酸,凉;能清热生津,醒酒利尿;治胸膈烦热、口渴欲饮、醉酒、小便不利。
柑叶3312:首见于《本草纲目》;《本草求原》:“治胸膈逆气,行肝胃滞气,消肿散毒,消乳痈、乳吹、乳岩、胁痛,用之行经,治肺痈、烫伤、寒胸痞。”
柑皮(以果皮入药)3313:首见于《本草拾遗》;辛、甘,寒;能下气,调中,化痰,醒酒;治饮食失调、上气烦满、伤酒口渴。
柑核3314:首见于《图经本草》;能温肾止痛,行气散结;治腰痛、膀胱气痛、小肠疝气、睾丸偏坠肿痛。
柚(以果实入药)3326:首见于《本草经集注》;甘、酸,寒;能消食,化痰,醒酒;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醉酒
。
柚叶3327:首见于《本草纲目》;辛、苦,温;能行气止痛,解毒消肿;治头风痛、寒湿痹痛、食滞腹痛、乳痈、扁桃体炎、中耳炎。
柚花3329:首见于《本草纲目》;能行气,化痰,止痛;治胃脘胸膈胀痛。
柚皮(以果皮入药)3328:首见于《新修本草》;辛、甘、苦,温;入脾、肺、肾经;能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
柚核3330:首见于《岭南采药录》;“治小肠疝气。”
柚根3331:首见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辛、苦,温;能理气止痛,散风寒;治胃脘胀痛、疝气疼痛、风寒咳嗽。
化橘红(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外层果皮)0954:首见于《识药辨微》;苦、辛,温;入肺、脾经;能燥湿化痰,理气,消食;治风寒咳喘痰多、呕吐呃逆、食积不化、脘腹胀痛。
橘红珠(化州柚的幼小果实)5788:首见于《中药志》;《广西中药志》:“味酸苦,性温,无毒。”“止渴,助消化,除胸中气滞。治食积、癥瘕。"
甜橙(以果实入药)4594:首见于《滇南本草》整理本;“性微温,味辛微苦。入厥阴肝经。”“行厥阴滞塞之气,止肝气左肋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橙叶 5776:首见于《岭南采药录》;“捣烂敷疮,能止疼,散瘀。”
橙皮 (甜橙的果皮)5777:首见于《岭南采药录》;辛、苦,温;入脾、胃、肺经;能行气健脾,降逆化痰;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橙子(香橙的果实)5775:首见于《食性本草》;酸,凉;入肺、胃经;能降逆和胃,理气宽胸,消瘿,醒酒,解鱼蟹毒;治恶心呕吐、胸闷腹胀、瘿瘤、醉酒。
橙子皮(香橙的果皮)5778:首见于《开宝本草》;苦、辛,温;能快气利膈,化痰降逆,消食和胃,解酲,杀鱼蟹毒;治胸膈气滞、咳嗽痰多、饮食不消、恶心呕吐、醉酒。
橙子核(香橙的种子)5779:首见于《本草图经》;“酸、苦,微温,无毒。”能理气止痛;治疝气、闪挫腰痛。
枳实(酸橙及其栽培变种如朱栾/小红橙、枸头橙、江津酸橙等或甜橙的幼果,部分地区还用枸橘或香圆的幼果入药)3334: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苦、辛,微寒;入脾、胃、大肠经;能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胸痹、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枳壳( 酸橙及其栽培变种如朱栾/小红橙、枸头橙、江津酸橙等未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部分地区还用枸橘或香圆或代代花的未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入药)3333:首见于《雷公炮炙论》;苦、酸,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能理气宽胸,行滞消积;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柠檬(黎檬或柠檬的果实)3399: 首见于《岭南采药录》;酸、甘,凉;入胃、肺经;能生津解暑,和胃安胎;治胃热伤津,肺燥咳嗽、中暑烦渴、食欲不振、脘腹痞胀、妊娠呕吐。
柠檬叶3403:首见于《生草药性备要》;辛、甘,微苦,微温;能化痰止咳,理气和胃,止泻;治咳喘痰多、气滞腹胀、泄泻。
柠檬皮(以外果皮入药) 3404:首见于《广西中药志》;酸、辛、微苦,温;能行气,和胃,止痛;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
柠檬根3405:首见于《陆川本草》;能行气活血,止痛,止咳;治胃痛、疝气痛、 跌打损伤、咳嗽。
佛手柑(佛手的果实)2377:首见于《滇南本草》;辛、苦,温;入肝、脾、肺经;能疏肝理气、和胃化痰;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喛气、恶心、久咳痰多。
佛手花(花朵或花蕾入药)2376:首见于《随息居饮食谱》;微苦,微温;能疏肝理气,和胃快膈;治肝胃气痛、食欲不振。
佛手露(果实蒸馏液)2378: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微辛、淡,平;能行气解郁;治胸膈郁闷不舒。
佛手柑根2382:首见于《福建药物志》;“辛,苦,平。”“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脾肿大、十二指肠溃疡、癫痫。”
香櫞(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3510:辛、苦、酸,温;入肝、肺、脾经;能理气降逆,宽胸化痰;治胸腹满闷、胁肋胀痛、咳嗽痰多。
香橼叶3523: 首见于《滇南本草》;苦、辛,微寒;能治伤寒咳嗽。
香橼根3524: 首见于《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理气消胀;治胃腹胀痛、风痰咳嗽、小儿疝气。
香橼露( 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之蒸馏液)3525: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淡;能消痰逐滞,与“金橘橙露”同功。
附:
金橘(金橘属的金橘、金弹、金柑的果实)2889:首见于《本草纲目》;甘、微酸、辛,温;入肝、脾、胃经;能理气,解郁,化痰,醒酒;治胸闷郁结、脘腹痞胀、食滞纳呆、咳嗽痰多、伤酒口渴。
金橘叶2933:首见于《本草再新》;能舒肝解郁,理气散结;治噎膈、瘰疬、乳房结块。
金橘核2934: 首见于《本草再新》;“味酸、辛,性平,无毒。入肝、肺二经。”能化痰,理气,散结,止痛;治喉痹、瘰疬结核、疝气、睾丸肿痛、乳房结块。
金橘根2935:首见于《闽东本草》;酸、苦,温;能行气止痛,化痰散结;治胃脘胀痛、疝气、产后腹痛、子宫下垂、瘰疬初起。
金橘露( 金橘属的金橘、金弹、金柑的果实蒸馏液)2936: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舒肝,和中,理肝气,解郁结,和脾胃,进饮食,止呕吐,除痰水。”
金钱橘饼2955: 首见于《本草纲目拾遗》;“消食,下气,开膈。又可醒酒。”
附:
枸橘(幼果或未成熟果实,即“枳实”的一种)3361: 首见于《本草纲目》;辛、苦,温;入肝、胃经;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消积化滞;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乳房结块、疝气疼痛、睾丸肿痛、跌打损伤、食积、便秘、子宫脱垂。
枸橘刺3366: 首见于《本草纲目》;《药性考》:“疗牙痛。”
枸橘叶:3365: 首见于《本草纲目》;“辛,温,无毒。”能理气止呕,消肿散结;治噎膈、反胃、呕吐、梅核气、疝气。
枸橘核3367: 首见于《本草纲目》;《药性考》:“下血不止,宜用。”
枳根皮3336: 首见于《本草拾遗》;能敛血,止痛;治痔疮、便血、齿痛。
枳茹(枸橘的树皮屑或果皮屑) 3335:首见于《本草图经》;能息风止痉,化痰通络;治中风身体强直、屈伸不利、口眼斜。
(枳实)
(枳壳)
前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37)-老鹳草
后一篇:顺子分类本草园(39)-花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