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博弈》
(2022-08-08 11:45:13)1、贾德森并未直接引用梭罗,而是描述了心流体验现象,以及心流体验相关的生理心理并将之指向了“不二论”这一佛教教义的核心:无我、空性、无取、无执、无欲。
2、数字技术令人上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可能的确会受欲求推动,分心他顾。
3、这是相同的学习过程,但使用了不同的触发因素:不是来自胃部的饥饿信号,而是情绪信号(感觉不好)触发了吃的冲动。
4、正念就是更清楚的看待世界。
5、上瘾是一种非常消耗人的痴迷。
6、按照斯金纳的理论,行为的形成方式如下:“得到强化事件分为两种。一种强化包括刺激的出现,环境中增加了某物,如食物、水或性接触。这些,我们称之为积极强化。另一种强化包括环境中消除了某物,如巨大的噪音、极为明亮的光线、极度的寒冷或高温、电击。这些,我们称之为消极强化。在这两种情况下,强化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即反应出现的概率提高了。”简而言之,跟其他有机体一样,我们学会从事能导致积极结果、回避导致消极结果的活动。行动与奖励的联系越明确,该行为就越是得到强化。
7、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人们错误地把思想的兴奋感当成了真正的幸福。
8、自我(Ego),也就是人相信是自己的那个“我”,不过是一种习惯的模式。
9、头脑里设定一个具体的故事,可能有着强大的奖励作用,强大到甚至有点让人沉迷于自我观点的地步。
10、我们变成自己电影里的明星,整个宇宙的中心,这种自我投入往往会导致负面的结果。
11、我们的大脑似乎天生有着在感觉和事件间形成联系(比方说,夏威夷很好)的线路。预测未来事件,也让我们获得了多巴胺意义上的“奖励”。
12、当我们沉迷在自己生活的大戏里,这种沉迷的程度才是问题。不管我们是迷失在白日梦里,沉浸在反思反刍的思考模式里,还是痴迷于一种渴望,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和意识绷紧、收窄、缩小,又或者是关闭了。无论它是兴奋还是恐惧,这钩子总能把我们钩住。
13、无聊的解药是好奇心,好奇心无药可解。
14、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15、无论是养育孩子、创办企业、开展精神实践,还是照料病患、全神贯注不分心的能力,都是一项核心技能。
16、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慷慨有着让人身心健康幸福的益处。
17、全神贯注地聚焦,扎根在当下瞬间。
18、当你感觉与万事万物都相连相接,你也会感觉对万事万物都负有责任。你不能转身离去。你的命运与他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你要么学会承载万物,要么被它碾得粉碎。你必须变得足够强大,才能热爱这个世界;可你又必须足够坦然,才能跟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恐惧坐在同一张桌子上。
19、每当我们陷入自己的行为不可自拔,是都是在加重自己生活中所承受的负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