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故事》之二十二:闻一闻西安的味道

标签:
黄帝西安宋体秦始皇陵华清池 |
分类: 散文 |
现在的西安,便是曾经的长安了。
相比之下,我的确比较喜欢长安这个名词。如果是西安人,更甚。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或者干脆直呼长安,有人甚至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可见,钟爱长安的人,毕竟不是少数。
但还是要称西安的。
2009年初夏,我游过西安,短暂的二天,记忆中还残存着一些碎片。
到西安的时候,已是晚上。因为坐了很久的车,肚子有些饿了,大家都为晚饭叫急。恰好一位同事是在西安读的大学,城中还有留守同学。同学早在筹划,安排当地名吃----羊肉泡馍。
那诱人的香气早在撩拔着我们的舌尖,于是嫌车开得慢。在一家当地很有名气的饭庄里,见到了传说中的羊肉泡馍。馍,无非是一种白面烤饼,每人取了面前的二个,一点一点将其掰碎,似黄豆般大小正好。谁也不能闲着,做手工活一样,比谁掰得碎,掰得均匀些,然后交给厨师,在一碗碎馍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用羊肉汤泡出来的面疙瘩。
西安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习惯了江南风味的清淡,这味儿,倒是浓了些。
然而,这就是西安的味道,古都余韵,回味悠远。
西安实在太老了,从历史的烟云中一路走来,她的身上笼罩着太多的传说。如周幽王为博爱妃褒姒一笑,登西安东郊的骊山烽火台,乱点烽火以戏诸侯,最终酿成亡国之祸,只留下“一笑倾城,二笑倾国”的典故。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休,水清见底,无色透明,“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使华清池除了优美风光之外,更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建于唐高宗三年大雁塔,专为玄奘藏经而建。今天的大雁塔是西安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安古都的象征。
还有古城墙、钟楼、鼓楼、明城墙、大秀塔、西安碑林......西安是一个角角落落都充满神秘的城市。
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地方,错过总是有些遗憾。因此想方设法抓住飞逝而过的光阴,见缝插针地游走一些名胜。
此刻,阳光是酥松的,有些旧,从黄帝陵一棵巨大的的柏树上晒下来,透露出淡淡的古味。这棵树很大,几个人都围不过来,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已经有五千岁了!院子里还有许多参天古树,上面还挂着标牌,都在2000年以上。
黄帝陵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相传黄帝活了118岁,一天,在他出巡河南期间,一条黄龙奉天命要带黄帝一起归天,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百姓拽住黄帝的衣襟苦苦挽留,但只留下了黄帝的衣冠。人们把黄帝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即为传说中黄帝陵的由来。
到黄帝陵两个地方是必去之地,一个是举办祭祀活动的黄帝庙公祭广场,一个是庄严肃穆的陵冢。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游程中原本没有安排的,可我迫切地想,哪怕看一眼也是好的。约了几个同事,匆匆地去。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在秦始皇从葬坑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当我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心里猛然一惊。尽管这只是“泥人”,可这气势毫不逊于千军万马,车兵、步乓、骑兵各司其职,严阵以待,仿佛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的秦朝军队,保卫着秦始皇地下王国的安全。更令人称奇的是,所有兵马俑造型逼真,无一雷同,难怪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一生叱咤风云的秦始皇,尘埃落定之后便安葬在西安市东面的临潼区境内。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有统一中国的伟业,亦有焚书坑儒的罪行,关于这位皇帝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他思想敏锐、行为果觉;他残忍暴戾、冷酷无情。他筑长城,建皇陵,多少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宫女被逼殉葬。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当年为他陪葬的地下兵团两千年后却冲击地平线,再次旋风般地征服了世界。
这回,征服世界的不再是金戈铁马,而是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兵马俑!
面对秦始皇精心为自己打造的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我无语。
天有些暗,风也微凉。眼看夕阳落下,云霞聚散着,气势磅磗,拼命地演绎最后的精彩。再一看,天空无垠,一把青灰中渗透出一抹血红,一点一滴,都是不堪回首的旧事。
我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安静地离开。忽然觉得,有一种深厚而苍凉的味道从背后暗暗袭来。我明白,那一定是西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