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你的工作很有味道。”有朋友说。
如果要用一种味道来形容,我觉得橄榄味挺适合。又苦又涩之中细爵慢咽,口满香,舌生津,那滋味儿,怎一个爽字了得!
曾经对文学有过偏爱,对新闻有过期待,梦想有朝一日与此结缘。就在我当了十余年的通讯员以后,机会不知不觉地降临了。
应该说,十余年笔耕不止,发表刊播过一些文章,在圈内外小有名气,本县一家媒体几次向我“抛出绣球”。1997年初,我从一家企业果断辞职,准备奔向那家我心仪的媒体。然而事不遂愿,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去成。
辞职了,一下子没有工作了。后来,我参加市报招聘考试,过五关斩六将,而最终成为一名记者。
手中的笔是我最好的朋友。白天,我独自一人去采访,“找米下锅”,晚上,我在家里写文章,自得其乐。幸亏,有记者站同仁们的朝夕相处,有报社领导和编辑们的关心和帮助,慢慢地,工作得心应手了,干劲也足了,丝丝缕缕的甜蜜也随心入肺。
当一名好记者,我在尽力。
其实,干记者这一行,酸甜苦辣尝遍。
曾经总羡慕当记者的好,当记者的风光。而今踏入这个圈子,才明白这也是是非之地,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骂声。
倒不是怕谁谁,如果自己有一支正义之笔,没有偏袒之心,任他东南西北,我自闲庭信步。即使身遭不测,也是光荣之极。而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造成的后果,却是无地自容,让人倍感羞耻。
许多年来,采访过形形色色的人,写过几千篇报道。虽然赞许的多,指责的少,但我楞是记住自己一些小小的过失,并以此激励自己不犯类似错误。是的,说你文章写得好的人多,不以为奇,作为一名记者这是应该的;而一旦因疏忽而出差错,我会耿耿于怀,心里难受。有一天晚上,一位退休老人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没头没脑地训我一顿,说什么没有基本常识,说什么没上大学,说什么要给我上课,年纪这么大了火气倒不小,其实,这事跟他没丁点儿关系,他只是看了我的一篇文章,发觉其中有一句话用词不当,作为一名读者,他就忍不住“有话要说”,当话筒里传来凶巴巴、气冲冲的声音时,我连气带恨。
不就是一个词儿吗?又关你什么事?心里愤愤的,真想就此罢手,不干也罢。去那里寻口饭吃不都一样吗?15万双眼睛盯着你,15万人都在挑你的刺,容易吗我?文章写多了,自然惹眼了,问题也就少不了,每天每天我在挖空心思找题材,每天每天我都在绞尽脑汁写文章,而结果又有什么呢?
然而,我是一名记者。如果我不写,我又如何交代?对读者,对本职。我无言以对。
不思是不行的,反思是必要的。真实、慎重、细致是我唯一的解药。
最多的苦我会吃,最多的累我不怕。怕就怕自已的一丁点儿闪失,会欠下读者一笔债,会给报社添上一抹阴影。一段时间,我简直如履薄冰。细心采访,谨慎落笔,真实报道,我一直在默默地告戒自己。
在常人眼里,记者这一职业充满变数,新鲜而又刺激。其实,“辛苦并快乐”才是记者的真实写照。许多年来,我曾为之彷徨,为之苦恼,但始终热爱着这份职业。当一位长年背着学生涉水过桥并舍身救人的老师牺牲时,我泪如泉涌,笔头凝重;当一条无保护措施的暗渠吞噬一个天真儿童时,我心如刀割,挥笔当戟;一则批评报道招来当事人的责骂,我坦然。这一职业让我感到神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当了这么多年的记者,走过了许多坎坎坷坷,苦中有乐,酸中带甜,这味儿有似橄榄,也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