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读后感(一)

(2017-12-26 12:56:11)

近日,读到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安.S.爱泼斯坦的著作《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一书。读完《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一书,对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策略,我有了新的认识:

维果斯基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内容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具体的情景经验整合起来,从而建构出自己的思想。而在最近发展区内所施行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互动。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从正确把握儿童观、教育观的角度出发,将关注点从自身教育活动转变到幼儿的行为变化上来。要读懂幼儿、关注幼儿、要给与幼儿温暖愉快的情感回应。

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设计适合的互动。

正确的认识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保证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和预想到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的互动问题。

如:教师在组织下雨的味道的绘本欣赏活动之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先带幼儿在雨中游戏,让幼儿对下雨有一个真实的感受,之后再带领孩子欣赏优美的绘本。幼儿对绘本内容不仅有很直观的理解,甚至能够结合文中的语言叙述自己对于下雨味道的不同感受。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教师充分的考虑到了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

再比如:在认识颜色的活动中,教师会准备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进行尝试,并把每一次颜色调和的结果记录下来,再通过对记录结果的分析,得出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的结论。因为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一定是直观的、具体的,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