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啊
户外
居家学习
分类: 读书心得 |
重新翻阅《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创设读写区的内容,开始的那段小字,提到是否需要“分配”孩子去阅读区,配班老师建议她考虑“吸引”孩子去阅读区。这两个词的差别在于幼儿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状态。在日常观察我班孩子游戏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阅读区里的幼儿人数是最少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阅读区不吸引孩子呢,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给予他们支持和辅导,而不是教会他们阅读,而是吸引他们亲近阅读。
首先我们要考虑以下两点:
1.读写区的设置,与去小学化是否冲突?幼儿的早期读写学习,是需要专门进行,还是可以融化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中作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真实活动进行?换句话说,孩子是应该坐在那里学习写字,还是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了记录、表达、标志的需要时,可以自己产生用符号、图画进行记录的行为?这种看似低效的摸索行动,是否具有真实的意义。
2.只有阅读区里可以有书吗?为什么需要配备纸笔、画板、绒布板、手偶?幼儿的信息输入和输出都是学习的过程,当他们把读到的东西通过绘画表征出来,通过拼摆
分类: 读书心得 |
《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心得
顾丽娅
在寒假之际,我阅读了戈柔的《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一书,与名师对话,去反思前阶段的成长、不足,去开拓视野,拓展经验,去养成一些好习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随着我们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各幼儿园都已认知区域活动的重要性,但依旧有很多的教师凭经验、按计划来创设环境和投放料,从而忽视了对幼儿学习的关注,也忽视了不同情况下给与幼儿的支持。本书中对幼儿园区域游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深度的解剖,对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各类情况和问题都有详细的案例与解决的方法,相信只要认真研读此书,教师们在今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能更加得心应手。下面就本书的第三章节,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清理材料的关键特征,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在理清材料的关键特性中,我知道了理清材料的关键特性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发幼儿探究欲望的关键。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小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与具体的物体和环境的互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中,我还解了在投放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目标性2、探究性3、层次性4、变化性。
例如小班益智区材料“拼图”中,
分类: 读书心得 |
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
教师要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在我们医院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这学期,在领域组的带领下,我仔细阅读了《让早期理论看的见》这本书,对其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特别有感悟。现在回想一下,之前我翻看了这本书的p36-43页,关于“爱利克·埃里克森—儿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融合意识”这一章节介绍内容,这是理论的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内容,我想到了我们为孩子营造的可信任的环境可能是基于我们成人理解的适合孩子的环境,大心理范畴下的温馨与开放,看了文中的案例《这是一个吉第》,我们的环境可能还缺少聚焦个体儿童心理的小环境,我们是否真正的跟随儿童,关注他(她)“目前”的状态和“变化”的过程呢?第一次领读,可能更多的在读和思,接下来谈一谈我对读这本书后的整体感受。
本书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理论模型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主要介绍七位理论家——让·然后皮亚杰、爱利克·埃里克森、利维·维果斯基、亚伯拉军·马斯洛、约翰·杜威、霍华德·加德纳和路易斯·德曼-斯帕克斯。这部分对每一位理论家所持的理论进行概述,为理解每个理论框架奠定基础。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理论,每一个理论背后都提供了一个相应的案例,随后会基于这位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这本书聚焦了当前早期教育实践建立基础的一些理论,每一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发展提供了解释,对我们理解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每一个理论都列举了相关的游戏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些案例生动有趣且有较强的可读性,通过对游戏案例的分析,让学习理论在游戏中看得见。
此外,作者对每一种理论在实践层面的运用都从环境、教师的作用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不难发现,这些策略有很多相近之处,同一个游戏案例也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去做解读,这也说明这些理论倡导的有些观点是类似或相通的。它让我们知道本书主要讲述如何以具体的方式让儿童发展理论看得见,并认为理论的讲述不应该与实践相分离。无论是新手教师,还是有着二十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都需要用自己的故事和经验来内化理论知识。可以说,这本书为理论与有效的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个蓝图,它引导我们如何基于理论去了解儿童,参与他们的活动,以及如何对儿童的兴趣做出有意义的回应。
理解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支持儿童的第一步,当我们对理论有了深入的认识后,我们就能依据理论在实践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体育”。在幼儿园,首先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怎么样让孩子在园健康成长呢,当然离不开运动。
幼儿园体育研究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瑞士儿童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早就告诫我们:体育不仅包括体能锻炼,也包括技术的教学和品质的培养。其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和自我克制等道德品质。从理念的指引,到实践中创新探索。幼儿体能大全,在提升幼儿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方面、在锻炼中国幼儿“身体素质”方面、在培养中国幼儿“良好品质”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幼儿园体育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肌肉动作锻炼活动,是一种具有“形象化”、“情景化”的“趣味化”身心锻炼活动,是能有效促进全体在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幼儿园体育应落实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锻炼幼儿身心、促进健康成长为中心,切不可玩乐化、娱乐化,更不超越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运动竞技训练和比赛。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心得 |
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各种因素,引导儿童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董旭花老师主编的《幼儿园游戏》详细地列举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开展的特点和观察指导策略。
细细品读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平时对幼儿的游戏观察指导太过于粗糙。首先,游戏观察应当明确观察目的,避免盲目观察。教师可根据要观察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其次,再幼儿对于游戏环境合游戏伙伴熟悉后再开始观察,避免因陌生环境等因素对幼儿造成干扰。而且应当多次、持续性地尽心观察,以保证观察锁的结果能够准确代表幼儿的发展水平,不能仅通过一次或者一天的观察就妄下结论。
在游戏观察时,老师的观察方法尤为重要。扫描观察、定点观察、追踪观察灵活运用。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生活经验,从而为制定以后的游戏计划提供基础材料。再制定游戏计划时只有考虑到幼儿已经有的经验合兴趣需要,以幼儿为中心设计游戏,讲预设游戏的目标设定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才会去的好的游戏效果,使幼儿获得最佳发展。另外,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