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生命进化的发展格律,生物仅是基因传播的载体

标签:
自私的基因生命进化的发展格律情感 |
分类: 综合杂谈 |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
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
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
《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
作者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
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
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本文共计5788字
阅读时长约20min
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性格、爱好、信仰和价值观?
为什么我们会有亲情、友情、爱情和同情?
为什么我们会有语言、艺术、宗教和科学?
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都隐藏在我们的基因里。
《自私的基因》是一本由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主要讲述了演化的基因学原理,以及基因如何影响生物体的行为和文化。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基因中心的进化论观点,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单位,而生物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用来复制和传播基因。
这本书还创造了“模因”(meme)这个词,用来描述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的基本单位,类似于基因。
这本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经典,对生物学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向公众介绍了演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也挑战了一些传统的观念,比如人类是否有自由意志,人类是否有道德责任,人类是否能超越基因的束缚等。
它让我们对自己和世界有了一个更深刻和更客观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一起聊聊《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它对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和启示。
我们将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来展开讨论:
基因如何影响生物的进化和行为,以及基因的自私性和利他性。
然后,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
在第一部分,介绍《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核心假设,基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基因是自私的,它们只关心自己的复制和传播,而生物体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用来执行基因的指令。
在第二部分,介绍《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核心要点,基因是自然选择的主要单位,而不是个体或者群体。
在第三部分,介绍《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基因可以影响生物体的行为和文化,基因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增加自己的适应度。
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这个精彩而又神秘的话题。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