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身边极度聪明的人

标签:
身边极度聪明的人情感 |
分类: 综合杂谈 |
他们往往懂规则、识规律、总能快速洞悉事物的本质,且戒掉了情绪。
总体上来讲,这种人多少有些不合群,独来独往,更不喜欢过多无效的社交,逆人潮而动,这样的人不是缺乏合群的能力,而是主动选择独处。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如果总在喧闹的环境里待着,认知和智识是不可能生长的,你往外无限渴求的时候,其实得到的是来自外界的塑形、是他人价值观的糅合。
所以本质上人之所以能变得不同,是主动去思考如何获得稳固的经验,去主动接近复杂和不确定,接着从无数的经历里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事标准,最后安顿自己的内心,不至于在无常的世界里兵荒马乱。
真正聪明的人总是想着从变化中寻求不变,因为只有这种不变的东西,才能被称之为规律,才能在多数时候发挥作用,人对自身的笃定感,就产生于你无数次能越过困难,直达解决问题的内核。
当然这种能力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经历了无数次辛苦构建和自我推翻,一遍一遍理清脉络,梳理思路,最后才渐渐穿越了繁琐,抽丝剥茧看到了本质。
从高维的视角去理解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一切事物的真相其实都是反着的,就好比焦虑的反面是具体,大多数人明明向往具体,但每天的动作无一例外全部指向混乱和熵增,所以焦虑当然也就在混沌中产生。
聪明并非能力而是经过一系列刻意选择之下累积达成的结果。
我理解的聪明人,往往不是上学时成绩最好、不是职场上业绩最佳、不是商场上最会搞关系的那类人,而是个人的行为和目标永远趋向于一致,且能忍受无聊、苦练基本功,看起来有点笨的人。
单说个人的行为和目标保持一致,这一点就很难。
就好比谁都知道有一个好身体的前提是不熬夜、多运动,但多少人能做到这两点?是短视频不好刷,还是沙发不好躺?
所以在人性的弱点面前,多数人都只会去选择和目标背道而驰的行为,去动动手指刷屏幕,躺在沙发上吃零食,追求多巴胺快乐。
当然结果也显而易见,好身体不会在日复一日的反向选择中得到,只会在温和的欲望包裹下被蚕食。
在我看来,一个人聪明与否其实和能力无关,能力只是你学习的速度,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力,比心力更重要的,是愿力。
能力会在习惯和松懈之下被瓦解,但心力会让人持续往目标走去,愿力则更是难得,是你无论如何都想把目标摘到手,是在和自己较劲。
一个能自由决定对目标渴望程度的人,实际上才是掌握了人生的走向,这才是最大的聪明和智慧。
一个人能力再强,总会被环境和习惯所制约,甚至只要身边的人持续去打压你,能力就消解地差不多了。
那些能天天保持高能量状态,不被环境和生活的琐碎所影响的人,背后其实是整个愿力系统在支撑。
你愿意做什么,本身就比你能做什么更重要。
愿力的构建,需要钱来打底为什么钱很重要?
其实不是它能买来多少物质,而是你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对自身热爱纯粹的追求,你有办法自由地学习和探索这个世界,而无需去将过多心力分散给生存所需。
都说钱能滋养人,钱多数时候就是生存的底气,是你和这个世界对话的资格。
你想做成什么事情,你想按自己的人生规划去走,你想构建自己的愿力系统,到头来都需要用钱去打底。
在还没有摆脱生存焦虑之前,人最重要的任务其实就是让自己吃饱穿暖,实现了这一些之后,你才能静静想想,这辈子想做成一件什么事,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旦你开启对自己精神愿力的探索,你的选择就开始和目标拉齐,往你向往的理想之地走去。
我回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事实上一直伴随着一种沉重的生存焦虑,在我还在上班,在当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时候,我对物质的匮乏,对生存的沮丧,都无比影响我去认真做事,踏实赶路。
我总想要是天降一笔钱给我就好了,这样我就可以自在地开启我对个人事业的探索,而不是花时间去兑换生存所需的微薄薪水。
但越是这么想,我就距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因为焦虑往往带来了另一种阻力,它让我的心力消耗,让我的不配得感增加,这种焦灼的状态,压根就不具备成事的前提。
所以后来我就索性先把人生目标切割,先以赚钱为主,我形容为“赚自由”,这是独属于自己的自由基金,额度越高,代表精神越自由,将来愿力系统会更稳固。
也许是和自己达成了和解,在精神层面不拧巴了之后,钱竟也开始慢慢挣得多了,还顺带着把自媒体账号做了起来。
那些极度聪明的人无一例外都在刻意修炼对抗世界的全套系统。
这套体统里有对人性的把握、有对自我的管理、有忍受无聊的耐力、有对社会规则的洞悉,真正的强者向来不嫌烦嫌累,而是缺啥补啥,只要系统所需要的,自己就会自觉地去修炼,去填补。
一个能持续迭代自我认知的人,和一个毕了业就从来不看书学习的人,本质上过的是两种人生。
你能拥有许多知识、技能、方法,这是靠学习就可以习得的,但除此之外,你能在认知层面对人性、对社会、对商业、对世界有一套自己融汇自洽的价值观,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维和洞见。
真正聪明的人不只是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更是会加工和输出自己的结论,去验证人生的打法,最终经由反馈内化成经验,构建出一套坚不可摧的个人系统。
这个过程很难,且实现的过程相当漫长,但一旦系统落成,往后每一次遇到新问题,都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体系里寻找解决方案,这种认知红利,足够人吃一辈子。
都说人逃不出因果循环,然而种下因果的是认知,认知才是一个人聪明与否的衡量标准。
所以人生只有一件正事:就是无限迭代自己的认知,构建一套独属于自身的系统。
系统可以打败琐碎、拆解拧巴、形成合力,最终带你穿越低谷,到达你心心念念的理想之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