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呈现出的一些现象

标签:
社会上呈现的一些现象财经杂谈 |
分类: 财经时事 |
半夜,突然被“砰”的一声惊醒!
隐约从楼上传来女人边哭边喊的声音,“你每天跑滴滴,跑到三更半夜,钱呢?孩子的培训费都没钱交了...”
是的,钱呢?很多人都没钱了。
鲁迅说,“我有两个口袋,一个是空的,另一个也是空的。”
他的随口自嘲,正是当下许多普通人的真实写照——“我有两张银行的卡,一张是空的,另一张也是空的。”
当一个人掉进深井里,他首先需要静静等待,以适应眼前的黑暗。
在如此的经济压力下,老百姓只有对自己“开刀”,尽可能“砍掉”消费,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
一、身体不舒服一般选择自己扛
排队两小时,看病十分钟,拿到手的是长长的检查单,一千元的检查费很可能查不出身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甚至一个感-冒去医院随随便便就是几百、上千的费用。
虽然我国的医疗体系比较完善,大大小小的医院遍布全国,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也逐渐大范围覆盖。
但是,针对于只有新农合的普通人来说,一两次的门诊费用就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一次大病,除去医疗报销之外,还会掏空家底。
现在失业率高,钱难挣的大环境下,只能“小病扛、大病拖”。这就陷入了一个循环,小问题舍不得看,拖到了大问题,只能放弃。
而年龄在30到40岁的人,大部分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现实让很多人对自己“大方”不起来。
试想,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如果倒了,那个家庭会不会让人堪忧?
二、现在的“面子”不值钱了
以前,在饭店吃完饭,剩下的菜,会由于“好面子”说不出“打包”两个字。现在,不仅打包成常态,甚至还会把没喝完的饮料也顺手拿上。
有时还可以在存放垃圾的地方,看到有年轻人在翻找可以用的废旧家具。
当生存都需要拼尽力气的时候,“面子”就不再值钱了。
汽车也不再看牌子,能遮风挡雨就行。房子也不在乎是买还是租,能居住就行。家具也不再追求奢华,简单实用就好。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在清醒的队伍之列,不再成为资本眼里的“目标消费者”,不再被资本牵着鼻子走,只追求简单、性价比高、实用。
放下了“面子”,不再去攀比,什么诗和远方,远比不了当下的钱包重要。
大家活得越来越通透了,不再为了那可怜的“虚荣”,为别人的风生水起做嫁衣了。
三、成家立业、延续香火,成了过去式
小时候,父辈们总说,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再结婚生子,延续咱家香火。
可现在的年轻人却越活越“叛逆”,不把“祖训”当回事了。
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仅为768万人,相比2013年的1346万对几乎腰斩。
而新出生人口也从2016年的1786万人降至2023年的902万人,同样遭遇了断崖式下降。
在年轻人中流传一句话“大学毕业即失业”,满怀信心投出一二十几份简历,居然收不到一个面试通知的回音。
就算找到工作也不能说明可以万事大吉了,毕竟现在企业降薪、裁员成为普遍现象。
以前想着努力工作可以升职加薪,现在努力工作,只为了不成为被裁员名单中的一员。
而一套结婚需要的婚房,就需掏空家庭几个钱包,再加上动辄几十万的彩礼。
婚后从孕期检查、生产费用到孩子的教育、医疗支出,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现在,时不时会有专家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了、不愿意生孩子了?是不是鼓励一下会比较有用?
我很想问下,当年轻人为了生存,连“性”都没有太多想法的时候,他们还会考虑结婚、生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