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揭露了社会的险恶
标签:
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情感 |
分类: 综合杂谈 |
说到农村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看似通俗易懂,但是这些经老一辈亲身经历并总结的道理却大有现实意义,比如这句脍炙人口的“笑贫不笑娼”,你知道它讲了什么道理吗?
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只有短短五个字,却揭露了社会的险恶。
首先聊聊什么是“笑贫不笑娼”:“贫”自然是贫穷,而这里的“娼”并不是单指不检点的风尘女子,而是说做尽坏事、不择手段的人。
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大有向钱看齐的风气,正所谓“笑贫不笑娼,看富不看抢”,只要你有钱,别管途径来的正不正当,不管钱挣得干净不干净,人民币就代表了你的身份,只要有钱,说的话再怎么空洞也能被别人奉为“金玉良言”。
就像是太监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受到非常大的歧视,老百姓在背地里嘲笑他们“不男不女”,但碰上有权有势的太监,好像任何人都想巴结他们。当初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小德张回老家时,又是高头大马,又是锣鼓喧天,围观的人里一层外一层,就好像状元回乡一样热闹。
但若是换作其他普通太监,即便是曾经侍奉过皇后的孙耀庭,离开皇宫后再回老家,还是受尽了街坊邻里的嘲笑,同样都是太监返乡,谁有钱有权,谁就能风风光光。
“笑贫不笑娼”的下半句才是经典,所谓“救急不救穷”,如果你想帮助别人,一定要在他特别危机的时候出手,而不是在他长久穷困之时,这是为什么呢?
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善人,平日里会经常施舍饭菜钱财给穷人们,有一天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来乞讨,善人看着于心不忍,把他们三个恭恭敬敬的迎进家门,备好茶水还给他们准备了干净衣服,好吃好喝款待一顿后,最后还给他们几个铜板,才送出了家门。
从此之后每隔几天,三个乞丐就来讨钱要饭,施舍的次数多了,善人也有点吃不消。于是有一次乞丐再上门时,善人只拿出少量的粮米想打发他们走,结果乞丐们把笑脸一收,堵在门口就开始撒泼打滚,还一边骂着“你算什么善人,假仁假义”!
经过这件事,善人算是彻底明白了,有些人从不会心存感恩,如果你一直帮助他的话,最开始他会感恩,但是一旦习惯了,他就会变成寄生虫,认为你的这些帮助是理所应当。
故事归故事,现实中这样的例子真的不少见,前段时间,一件真人真事发生在四川成都:一家餐馆的老板见一流浪男子可怜,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每天给他提供员工餐,员工餐里有菜有肉。但有一天因为店里太忙,老板无暇关照他,于是端出来泡菜米饭,没想到流浪汉只是看了一眼饭里没肉,就转身把盒饭还给了老板。
试想一下如果过去一年老板施舍的天天是泡菜米饭,偶尔有一天是大鱼大肉,流浪汉可能会感恩戴德痛哭流涕,这就是所谓的“救急不救贫,救难不救懒”,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其实对于很多长期处于贫苦状态的人来说,如果不是身体有残疾或者是很多不可控的原因,很多人贫穷的根源来源于懒,来源于不求上进。对于这种长期贫苦的人,你的帮助就像是试图填满一个无底洞,付出再多也无济于事。
在现实中我们将这类人称之为“老好人”,而社会对于老好人的评价就是“傻”,为什么做好事还会费力不讨好呢?原因就在于,老好人习惯了妥协和心软,看似帮助了别人,实则受罪的还是自己,因为在很多受帮助的人眼里,你做的好事,不过是免费劳动力罢了。
你是这种老好人吗?你遇到类似的经历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