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德冲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名义驻锚理论是什么?

(2022-12-05 00:10:18)
标签:

米德冲突

货币政策

财经

分类: 基础理论与法规
“米德冲突”,也就是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经济均衡存在矛盾。

“米德冲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名义驻锚理论是什么?       
财经辑录  2022-11-09 18:15四川财经领域创作者

引言

“米德冲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名义驻锚理论是什么?本文将阐述个人观点。

1.“米德冲突”理论

弗里兹·马克卢普和梅茨勒等做经济研究的学者,在研究国际经济问题的时候,将凯恩斯主义中的主要思想运用其中。主要是研究刚性工资以及两国之间经济联系的静态模型,这些模型基于凯恩斯乘数对国际收支之间的效应、浮动汇率的决定以及其他效应等方面进行解释。货币因素不再受到重视,并且没有明确解决如何解决外部经济不平衡的问题。詹姆斯·米德尝试在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考虑货币因素,并将其扩充到更广泛的框架中,于是在 1951 年这项研究的最新发展成就了米德的权威之作——《国际收支》。


米德对过去的国际货币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融合。米德试图突破以往封闭经济的研究限制,在开放经济中进行相关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且为了实现既定政策目标提出一系列有关国际收支安排的假设。实际上,由于米德研究的突破性,使后期的国际经济学遭遇瓶颈期。1968 年《国际收支》受到蒙代尔的赞誉,蒙代尔将其称作“国际贸易理论和一般经济理论的里程碑”。在该著作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米德冲突”,也就是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经济均衡存在矛盾。这种内外均衡的冲突具体是指一国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与经常项目盈余并存,或者失业严重与经常项目赤字共存的两种经济情况。

而后,米德在国际经济理论分析中指出他的研究漏洞,那就是没有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基础分析,也就是缺乏从一个局部均衡点变动到另一个均衡点的动态过程分析,或者说相关分析缺乏科学准确性。外部不均衡意味着资本是流动的,在没有外部冲击的情况下,经济临时性均衡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尽管相关学者比如亚历山大在国际收支领域考虑资本的变动作用,但一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蒙代尔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才使这类问题取得明显进步。早期中国也处于“米德冲突”之中。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