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魔城彩石
魔城彩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213
  • 关注人气:1,2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石油:确定能源转型大目标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奔向“零碳中石油”

(2022-10-12 00:16:25)
标签:

中国石油

能源转型大目标

零碳中石油

股票

分类: 公司个股
绿色矿山.jpg

绿色矿山


中国石油:确定能源转型大目标 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 奔向“零碳中石油”
中国石油报  08-22 15:31
来源 新华财经 作者 安娜、郭洲洋、孙秀娟
新华财经北京8月22日电 


“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近日在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国石油科技园区举办。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产业变革加速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能源、低碳、变革、绿色”成为论坛内外的高频词。

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院士、领导、专家在围绕论坛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共商能源化工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与科技创新大计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于中国石油这个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和国际著名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企业,将如何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力军,如何走好2030年前碳达峰、2050年近零排放的新征程?

确定能源转型大目标——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实际上,“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原本就是中国石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

着眼于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中国石油基于我国与能源相关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80%以上的现实,致力于在“双碳”背景下谋划好能源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今年5月发布的《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更是郑重承诺“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

支撑中国石油践行诺言的,是与其绿色发展目标匹配的清洁能源生产供应规模与实力提升:中石油表示,2025年,天然气产量占公司总油气当量产量的比重达到55%左右;2035年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与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左右国内能源总产量达到4亿吨,其中新能源达到2亿吨油当量。

两个多月前的6月5日,中国石油正式发布的《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引发广泛关注。与2012年、2018年行动计划最大的不同,是这份《行动计划3.0》提出了碳循环经济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转型路线图和工程部署,计划实施“三大行动”和“十大工程”。这进一步表明,中国石油正积极致力于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全力向2050年近零排放的碳循环经济之路迈进。

与此相印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在“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致辞时表示:“正全力推动公司实现三大转变,一是油气业务实现稳油增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二是炼化业务实现转型升级与新材料协同发展,三是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主持开幕式暨主旨演讲

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对于中国石油这样的特大型能源公司来说,绿色转型必须直面两大问题,既要增加能源供给,又要减少碳排放。前者要求为国民经济提够更多优质低碳能源,后者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而天然气作为最清洁的化石能源,既是保障供给的重要支撑,又是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中国石油因此将发展天然气作为绿色发展战略性工程,持续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提升能源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建设形成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气田、青海油田四大主力产气区,国内天然气产量连续5年突破千亿方,连续两年实现“气超油”,2021年,天然气产量当量在油气产量结构中占比达51.6%。

而低碳天然气资源超过重碳石油资源,被视为能源行业探索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油气勘探开发专家胡文瑞的话说,“标志着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仅去冬今春供暖季,中国石油就累计向市场供应天然气超1000亿立方米,供气量占全国的63%。

此外,过去一年间,中国石油将新能源业务纳入主营业务发展。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迪拜三家研究院,围绕风、光、热、电、氢布局一批新能源项目。2021年建成投产新能源项目39个,新增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达350万吨标准煤。2022年,中国石油股东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在公司经营范围中增加了热、电、氢、碳减排、低碳技术等新能源业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再按快进键,已投产项目4个,在建项目38个,超前储备一批清洁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六大基地、五大工程”意味着中国石油已经坚定迈入“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展新阶段。

一套套组合拳统筹着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也推动着中国石油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稳步转型。

确立碳减排制度体系——以绿色方式生产优质能源

基于能源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石油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中国石油树牢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确立集团公司碳排放“1 3”制度体系,强化“减、用、替、埋”四大举措,大力实施去碳工程。从油气勘探到开发建设,每个环节都植入了低碳基因。

在“双碳”战略推动下,中国石油2021年实现节能量近74万吨标准煤。当前,钻井工程网电替代和“钻机气化”已成为新常态,各油气田提升低碳和零碳能源比例,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也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管控,“黑色”资源实现了“绿色”开发。


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不断提高碳的利用率,加大二氧化碳化工利用与产业化发展布局,陆续在吉林、大庆、冀东、长庆和新疆油田开展CCUS示范,累计注入400万吨二氧化碳。在东北,以松辽盆地300万吨CCUS重大示范工程为代表的“四大工程示范”和“六个先导试验”,按下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快进键”。在西北,塔里木推进的节能降耗减排、清洁替代、CCUS、碳汇林、低碳5个示范区建设,在“死亡之海”建立多座绿色能源“特区”。

中国石油还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气候治理,加强低碳领域合作交流。参与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活动,成为获得“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集团证书”10家企业集团之一。作为油气行业气候倡议组织(OGCI)在中国的唯一成员,中国石油深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OGCI成员公司董事长/CEO联合签署发布新的近零排放战略,展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决心,牵头制定发布《OGCI中国CCUS商业化白皮书》英文版。发起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加强在煤炭清洁化利用、甲烷减排、先进核能、CCS/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

温室气体排放量、甲烷排放强度同比分别下降4.38%和8.9%,节能74万吨标准煤,实现二氧化碳埋存量56.7万吨……中国石油的努力得到社会肯定:公司获“年度碳中和典范企业”奖,成为5家获奖企业中唯一的能源央企。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在这次国际高端论坛开幕致辞中所言:“中国石油在持续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的同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石油企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体现了“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为化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