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家:洋姜在国外泛滥,每年花上亿消灭不了,为何在我国却大量种植?

标签:
洋姜种植财经时尚 |
分类: 工程技术与生态休闲 |
有这么一种植物,在美国、德国和英国泛滥成灾,每年花几个亿去治理,都消灭不了。然而它放在我国,却是餐桌上的一道菜,最红的时候大量种植,深受吃货们的喜爱。今天要说的植物,北方的朋友应该见得比较多,它就是洋姜。
同样是植物,为何洋姜在国外泛滥成灾,在中国却大量种植呢?老规矩,烦请各位读者老爷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作者点个免费的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洋姜又名鬼子姜、“万年脏”,按照我们起名的习惯,名字里带有个“洋”字的,大多不是我国本土物种,而是外国传进来的。洋姜也是如此,它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经由欧洲传到中国。
虽然名字里有个“姜”字,但洋姜和姜不是同一个物种,甚至连“亲戚”都算不上。我们常说的姜,是姜科姜属草本植物;而洋姜学名菊芋,是菊科向日葵属植物。
洋姜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都很强,耐风沙耐干旱,根茎块能在零下30度的气温下安全越冬;只要在土地里留下一点点的根茎,第二年春天就会继续生长,并且很快就长出一大片。
所以洋姜从北美洲传入到其他国家的时候,都开始泛滥成灾。老外一开始将洋姜视为观赏植物,因为其植株高可达一到三米,开黄色小花;花朵颜色鲜艳,和菊花很像,一大片绽放的时候非常好看。
后来洋姜越来越多,老外成片成片地清理,就是没办法彻底铲除。因为他们拿洋姜的根茎块没办法,这反而给洋姜有可乘之机,逐渐泛滥成灾。
传入中国之后,洋姜也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植物,尤其是北方。在庭院的墙角、菜园子的沟沟坎坎里,都会栽种几棵。
老外恨不得洋姜就地灭绝,中国却大量种植,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很简单,中国人会吃洋姜。可能没吃过的朋友,看到洋姜的名字后,下意识地认为它的味道和姜差不多,带有辛辣味。实际上,洋姜的根茎块并不难吃,口感生脆带有甜味。
每年秋天,洋姜地上的杆子逐渐枯萎,说明根茎块已经成熟,可以挖来吃了。在当年我国农业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洋姜产量一年都能高达3000斤,非常高。所以长得快长得多的洋姜,以前一度成为以苦人家的主要下饭菜。
----------------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商业价值有限,现在已经很少有农民专门种植洋姜了。但依然有很多人,像平常种瓜果一样,在自家菜园子种几棵洋姜,收获了就做成腌菜,用来调剂一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