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俗语:“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老祖宗经验之谈,不妨看看

标签:
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情感 |
分类: 综合杂谈 |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可谓是把毕生的经验都汇总成一句又一句的俗语,流传给后人。
并且能做到口口相传,这正说明了其中的智慧发人深省,颇具深意,让人们不得不信服。
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比现代人更为透彻,对生活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受益无穷,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少走了许多不该走的弯路。
而“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虚,六十足”这句俗语,就被民间的老人们常挂在嘴边,如果能参透其中的道理,人生便会顺畅很多。
这句俗语从字面上来理解,可能会被人误解为:“不三不四的男人女人,活到五十就虚脱了,到了六十也就’浪‘够了".
这种解释听起来就不由得让人忍俊不禁,想来我们的老祖宗定不是这个意思吧。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男人不过三十岁生日,女人不过四十岁生日,人到了五十岁,身子自然不如之前强健,而活到六十就已算高龄,应当知足了。
而古人何出此言呢?我们来一一分析。
为何男人不过三十岁生日?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也就是说,三十岁是一个男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分水岭。
到了这个年龄,心智已不再像从前一般过度的在意“生日宴会”这类仪式,而是把心思放在了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事业的高升以及家庭的美满和谐。
若还没有从稚嫩的气息中走出来,那还怎样担负起身上的责任,支撑整个家庭呢?
就如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刘备,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凭自身的仁义厚道收揽了各路奇才,最终创立了蜀国。
然而他却有一个不思进取,只会成日玩乐的儿子,其庸碌无能,不仅没有振兴蜀汉,还使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最终落下了“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柄,引得世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
所以,男人到了三十,切勿贪图享乐,还是要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为何女人不过四十岁生日?
相较于男人,女人则更加在意年龄这件事,定然不会喜欢将年龄摆在明面上来“庆祝”。
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无论多么昂贵的化妆品都掩盖不住岁月的痕迹,此时的她们,也算是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所以过不过生日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这个时期的女人大多已经开始走气质路线,她们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体态和举止行为,这也是她们心态成熟的一种表现。
而女人一旦气质俱佳,那么,即使到了四十岁,也依旧可以大放光彩。
毕竟这个年龄的女人与自己的女儿被称为“姐妹”的也不在少数。
那“五十虚”又有何深意呢?
这就和“五十而知天命”的说法相结合了。其实这三个字可以有两种解释:
1. 身体之虚: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并且孩子正处于择偶时期,而老人也已年迈许多,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时候。
往往人在这个阶段,会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体力越来越不支,健康状态也越来越差。
所以如果年轻时不多加注意身体,到了这个时候身上的毛病就会全部显现出来。
这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年轻时一定要多听老人劝,对自己的身体多加爱护。
2. 事业之虚:
这也是在告诫人们:人到了50,已经经不起大风大浪,能平稳度日就是最好的,不要轻易的变换工作,这其中的风险已经承担不起了。
当然,也不要轻信他人去投资或理财,一个不小心就将自己几十年来的心血荡然无存,使得钱包“虚”空,到时候想要东山再起,可就难了。
所以人到六十,就应当满足了吗?
要知道,在当今社会,活过百岁的人大有人在,而为何古人会说活到六十,就当满足了呢?
这个问题,和古人生活的时代有关。
在古代,能活到60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这就和古代的女子十三四岁就已结婚生子了是一个道理。生活的时代不同,说法也就不同。
一般在古代,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子孙满堂,开始享天伦之乐了,而不是整日还为了生计发愁,活在焦虑之中。
不过,这显然和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吻合,现代男人很多到了60岁才退休,人的平均寿命也比过往高出许多。
但无论如何,古人的最终意图是为了告诉我们: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明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个道理,有些东西强求不来,适当的减少欲望,才可以让自己更能体会得到幸福。
结语: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
古人用这句俗语来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都有不同年龄的任务和需求,我们要学着去领悟人生的真谛,知道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就不枉此生。
学会淡然的面对着生活中一切,不悲不喜,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