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科普带你扫清中国股市的知识盲区(一)

标签:
股市的知识盲区股票 |
分类: 基础理论与法规 |
如果你是股市新兵,那么本文将是你了解股票的最好入门文章。如果你是股海老司机,那依然值得你仔细品读本文,助你找回初心、复盘再出发。
全文约三万字,建议收藏慢慢看。
股市是复杂的,也是难读懂的,A股风险大收益高,“一赢二平七亏损”是大部分投资者的常态。但股市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不是 “如何捕捉牛股”,而是如何提高胜率、减小风险的规律。股市就是个信息战,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胜算就越大。
打赢信息战的两个前提有两个,首先是你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包括上市公司、媒体、政府等各类信息,也包括你拥有的知识储量和结构深度;二是对信息的分析决策能力,包括对信息的筛选分析、对股市的经验认知和感悟能力。有些幸运者掌握了很多信息,但无法确定这个信息使用成功的概率,如某公司员工小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某个数据发生重大变化,但不确定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不敢买入公司股票(排除内幕信息的极端情形),就是分析决策能力不足的表现。股市老司机老王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某公司股票,但无法判断这只股票到底是否可以买卖,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是对股市没有深刻认知的结果。股市没有绝对的规律,却也有相对的变化规则,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对股市的认知,才能在下次决策时做正确的选择。如你很清楚某上市公司发布了拟定向增发的公告,按照以往的惯例,这家公司历次定增均会使股价大幅上涨,但你不清楚,这是建立在没有变化的国家政策、行业景气度和公司管理层背景下发生的,如果此时用过往的认知作出同样的决策将会导致不一样的投资效果。
因此,具备起码的知识基础,是每一个想要获取投资收益的人的基本功课。棱镜君尽力为大家搜集、整理和总结出我们应当具备的最起码的知识基础,有助于投资者们在股海航行中多一份保障。笔者在写类似文章时,也始终要求自己写的内容都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不是“新闻“性质的价值。
本文不是从教你如何开户的小白角度来做文字搬运工,而是基于笔者的市场经验、认知及本文的科普性质,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中国股市的特点、股市的常见术语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在不同的板块市场(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发展史、市场特点和入市标准,A股的过往有数据依据的“十三条“规律性特点,以及一百六十个常见术语,详细介绍了股市的大部分知识,力求扫清大部分投资者的知识盲区。每一次的总结和分享,都是进步的开始,棱镜君乐于做思想的创作和分享者。
一、中国资本市场介绍
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大小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国股市于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我国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资本市场已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俗称四板)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本文主要介绍股票市场的相关内容。
(一)中国资本市场简要
1978-1992——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会议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从安徽到广东福建,从自负盈亏到对外开放。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的每人角落。
---------------------
全文见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