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角财经:A股惧怕中信证券
标签:
中信证券贵州茅台的目标价股票 |
分类: 公司个股 |
在最新发布的深度跟踪研报中,中信证券悄悄下调了对贵州茅台的目标价——2246元/股。
而在去年2月10日,中信证券对贵州茅台的目标价还是3000元/股。如果按照当日收盘价买入并持有至今,亏损超过30%,每手亏损超过8万元。
A股流传着一个魔咒:股价挑战茅台者,下场都不太好。但即使是王者茅台,在中信证券目标价面前也得俯首称臣,中信证券似乎才是A股最大的魔咒。
而在老股民的眼里,中信证券的目标价往往被看成是反向指标,真正具有投资参考价值的是中信期货手中持有多少空单。
A股最大的券商与股民之间,这种诡异对立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尴尬目标价
股价一哥和券商一哥的恩怨,可以从3年前说起。以2021年2月为分割线,前两年是蜜月期,最近一年是痛苦期。
2019年3月29日,中信证券发表研报点评贵州茅台2018年业绩,给予目标价1000元,当日收盘价为854元。
当年7月1日,贵州茅台收盘价第一次站上1000元大关。8月12日,中信证券再次发表研报,上调茅台目标价至1200元,当日收盘价为1018元。
到了2019年10月15日,茅台收盘价站上1200元大关,紧接着第二天,中信证券发表研报点评茅台三季度业绩,再次把贵州茅台目标价上调至1400元,当日收盘价为1170元。
但随后开年遭遇疫情黑天鹅,茅台股价在2020年3月跌破1000元,但这并不影响中信证券继续上调茅台目标价。
2020年4月20日,中信证券把茅台目标价上调至1500元。到了2020年6月,A股开启一波上涨牛市,茅台股价一路走高,当年7月底就站上了1600元。
到了2021年1月底,茅台收盘价站上2000元,并在春节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破2600元。
也就是在这一天,中信证券发表了后来到处被嘲笑的雄浑研报《三万亿从头越,长坡厚雪春风来》。正是在这篇研报中,中信证券直接把茅台目标价翻了一倍,上调至3000。
然而,在2021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茅台在短暂冲击2627.88之后,便掉头向下一路下跌,最低跌到1525元,直到如今还没回到1800元,却迎来了3年以来中信证券首次下调目标价。
对比中信证券目标价与茅台股价走势,可以清楚看到两者走势基本一致:
股价上涨幅度较小的时候,目标价上调幅度也比较小;股价上涨幅度较大的时候,目标价上调幅度也比较大。
换句话说,目标价是不是跟着股价涨跌而定的呢?
我们再来看看中信证券与另外一位一哥“宁王”宁德时代的故事。
2021年初,宁德时代由400元一路下跌到310元附近,随后在底部回升至380元时,中信证券定了435元的目标价,这是中信证券首次对宁德时代设定目标价。
随后宁德时代也不负中信的厚望,股价在三个月内攀升至550元,中信证券迅速调整目标价至754元。
然而,宁德时代股价随后却开始下跌。被打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信证券又赶忙下调了宁德时代的目标价到623元。
有意思的是,中信证券下跌目标价后,宁德时代迅速止跌回升,股价由500元附近一度回升至600元以上。
这个时候,中信证券又回头上调目标价,重新回到之前设定的754元,结果不久后,宁德时代就由700元附近的水平一路下跌,跌破500元关口,今天收盘价为472元。
不客气的说,在设定宁德时代目标价过程中,中信证券跟随股价涨跌反复横跳,与散户追涨杀跌相比,不能说是一模一样,那也是非常相似了。
反复打脸
打脸的不只是个股目标价,在行情预测上,中信证券也是常常被打脸。
2020年底,中信证券发表A股市场2021年投资策略《慢涨“三部曲”》。
报告中,中信证券认为2021年A股将经历三个阶段的慢涨,分别是轮动慢涨期、平静期、共振上行期。
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过去的2021年下跌5.2%,慢涨没有慢跌还差不多,而且是前高后底的走势,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共振上行期。
当然,不同的指数有不一样的走势,不过在这份研报中,中信政策还详细出了具体节奏和配置建议,准不准就很容易看出来。
根据这份研报,中信证券建议2021年前两季度配置可选消费,但2021年初可选消费板块短暂拉升后就大幅下滑,然后弱势震荡了整整大半年。
如果听从中信证券的建议,至少被套大半年。
然后中信证券建议2021年三季度配置金融板块,然而金融板块的表现也十分弱势,整体趋势处于下跌。
最后中信证券建议2021年第四季度配置科技和医药板块,作为慢涨三部曲的最后一步,科技确实是轻微涨了一点,但是医药板块就比较惨不忍睹。
https://pic.rmb.bdstatic.com/bjh/down/2a09125661f1388d9106616f926f3a77.png@wm_2,t_55m
简单总结一下,4个板块中对了1个,只有25%的准确率。
更有意思的是,中信证券不仅预测了A股,同时还对全球市场进行了预测:
------------------
3年过后,虽然证监会的结案通知书认定中信等三家券商的两融业务涉案违法事实并不成立,算是为三家券商“做空”平反,但是也与2015年的股灾记忆永久缠绕在了一起。
对于A股的股民来说,在这个市场里活下去已经够艰难了,专业的金融机构如果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投资建议,至少不要为了博出位而增加散户们生存的难度,人心死了,最终满盘皆输。

加载中…